六百年古仓,红氍毹上,水袖几乎可以甩到我的鼻尖前,我握一杯红酒,浸润在这一出我熟悉到呼吸里的大戏……
——中国著名学者于丹谈厅堂版《牡丹亭》
“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勾人魂魄的眼神从观众的脸上滑过。一霎时,时间停顿了,只有粮仓中蝴蝶翩然飞起,搅动着这片静谧的空间。在皇家粮仓欣赏厅堂版《牡丹亭》的那一晚,许多人都和我一样,仿佛穿越了时空,步入了一个江南的庭院,目睹了一段六百年前的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真是“如花美眷远隔空,似水流年信不同。柳梦梅处蝶飞起,不觉泪落牡丹亭。”
600年历史的遗址中,演绎着600岁的非物质遗产——有人这样精准地评价在皇家粮仓上演的《牡丹亭》。很难想象,在北京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的中心地带,居然有这样一座比故宫还年长10岁的皇家粮仓;更令人称奇的是,而今,这古老建筑所承载的使命,更让人产生了恍如隔世之感。
奇妙的嫁接,令皇家粮仓成为了全北京“最小却最昂贵的”遗址剧场。如今,在北京前往粮仓看昆曲的人,除了当晚在散发出楠木香味的二楼雅座中享受自助餐之外,还能得到一套精心设计的《牡丹亭》首日封、纪念邮票、节目册和昆曲折扇。“从进入粮仓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能够沉浸在古时的雅致从容的氛围中。”厅堂版《牡丹亭》的幕后策划人王翔先生说。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的最高表现形式,其原始的表演样式来自江南的私家园林。几百年前,富庶的大户人家以拥有一座园林,养一个昆曲家班为傲。那时,三五知己雅集宴饮,按全本或单出剧目出演,以娱心性,是当时豪门望族最时尚的文娱消遣。这样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似乎与原来作为储藏皇粮的国家级仓库没有什么联系,但王翔的一双慧眼却洞悉了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是储备物质食粮的场所,一个是传承精神文化的载体,两个同样古老的事物碰撞在一起,其迸发出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古时,京杭大运河把江南来的粮食运送到这一国家粮仓,而如今,这里演出的,是我们从苏州千里迢迢引入京城的中国最美的江南艺术。”王翔打趣道。
王翔坦承,“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这一代对整个传统戏曲非常排斥。”家住在建国门的他,旁边就是长安大戏院,他却从来没想进去过,也不认为没看戏是一种遗憾。作为唱片公司的老板,王翔第一次看到《牡丹亭》,竟然是在2006年的夏天。2006年6月,在民族宫大剧院的一场晚会上,王翔在看《牡丹亭》的第一折“惊梦”的片断时,就立下了心志,要把昆曲带进粮仓来。“这两者在时间和空间都是对得上的,声音和建筑,历史和现实,组成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皇家粮仓”所在的南新仓是明清两代官府粮仓之一,是目前中国北京现存的最完整的历史仓廒建筑群。它和周口店遗址、中南海、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同属一个级别的文物保护遗址。民国时,该仓一度改为军火库。以后,这里曾经作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公司的仓库。由于近十数年新建频仍,又拆了几座仓,只剩下9廒。
然而,在皇家粮仓展露新颜之前,许多土生土长在北京人竟不知道南新仓的具体位置。王翔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这里的。那一次,路过南新仓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了这片正在改造中的古建筑。“有惊鸿一瞥的感觉。”如今,他还是觉得自己和这座古老的建筑有着不解的情缘。“那时,我觉得这两个仓就如同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样,伫立在那里,带着一种阅尽人间的伟岸。那一刻,我根本没有犹豫,几乎是奋不顾身地就把它租下来了。”王翔笑道。一年200万元租金,他签下10年的使用合约,得到了面南背北的两个位置最好的粮仓。
承租最初,王翔对如何使用这个尊贵的空间“也没有什么准谱”。在经历了经过近18个月的耗资巨大的整修之后,皇家粮仓所显露出的王者之风令人折服。几根粗壮的楠木柱子支撑着高高的屋顶,厚实的墙体包围着内部完整而规矩的巨大空间。在对粮仓的修复过程中,王翔也感到一种被埋没的气质正在被慢慢发掘出来。“我觉得,这里应该承载一个更具文化内涵的文化项目,如不然,它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形态,不能赋于其新的内容和感受。”拜上天所赐,皇家粮仓保存得非常完好,这座墙体厚1.5米、高度达9.9米的古代建筑,有着奇佳的声学效果。王翔又在粮仓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灯光、鱼缸、从天而降的雨滴、散落的花瓣、翩然而起的蝴蝶……呈现一部非传统的昆曲。王翔的心愿是:“把原生态的昆曲用一种尽量尊重原作,同时有所创新的形式重新展现出来。”
“也许,人们还不了解昆曲,但是走进古粮仓感受的是一种生活品位,一种文化景观,一种城市记忆。”王翔说。
喧哗躁动的北京城,正在飞速的发展中失去了古都韵味。记忆中的城墙、深邃的胡同、转眼间化为了残垣断壁。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皇家粮仓”在有心人的精心修复与中国最美古曲的“养护”下,依然焕发出异彩。在四周耸立的高楼间,越发显出雍容优雅,王气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