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端午习俗 蕴含着的典故与养生之道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它又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人们遗忘,然而事实
端午节去探韩国民俗
- 端午节去探韩国民俗,春川:烤鸡排+荞麦面这场韩国之旅首先将从韩国江原道的道政厅所在地春川开始,地处韩半岛中部东侧的江原道,..
端午习俗多多——悬艾叶菖蒲
-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端午节赛龙舟拾趣
-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机节。端午,又名端阳、端正、重五,重午,午日、天中、天长、地腊等。对端午的解释,《太平御览》卷三十释“端,初也”,又训“午”与“五”通。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由来——伍子胥说
-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端午节由来——孝女曹娥说
-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端午节由来——古越民族图腾说
-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专家忠告:端午莫饮雄黄酒 雄黄有害身体健康
-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节,根据民间风俗习惯,我国一些地区还有喝杯雄黄酒的习俗,有的还在房屋内外洒雄黄水,在孩子的耳朵、鼻子和额头上,涂抹雄黄,驱虫除秽。实际上,喝雄黄酒危险性很大。
端午习俗多多——赛龙舟
-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端午节湖北秭归 祭屈原,观三峡
- 作为屈原的故乡,湖北的秭归乐平里保持着最原始的端午民俗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秭归乐平里的屈原庙内都会主持乡亲祭拜屈原仪式。这一活动在秭归端午成功申遗之后达到了顶点。乐平里的祭拜屈原仪式十分庄重,当地成立了骚坛诗诗社,
端午习俗多多——吃粽子
-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端午习俗多多——佩香囊
-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四种方法吃粽子可去油腻
- 今年端午节又要到了,粽子年年都吃,但是因为粽子是用肉类和糯米做成,多吃容易感觉到油腻。如何吃粽子能够解腻呢?
赛龙舟,登岳阳楼
- 去岳阳就是要吃洞庭湖产的鲜鱼,岳阳的各酒家都很善于烹鱼,当地的“巴陵全鱼席”颇有特色,席上所有的菜肴都由鱼制成,但都各具风味,有松鼠桂鱼、藉丝银鱼、竹筒蒸鱼、清蒸全水鱼、松子鳝鱼等。
龙舟文化发展历史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很深渊的影响。
专家:端午本为与屈原无关的时令节日
- 又到粽子飘香时节,端午源头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由韩国端午祭看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
- 端午节假日即将到来。作为传统节日,端午的符号背后,曾经与中华民族众多传统文化相联系:纪念英雄人物、龙图腾崇拜、二十四节气、阴阳避邪风俗等。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古老元素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对现代的炎黄子孙还能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