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地区: | 西藏 山南... | 适合人群: | 所有人 | 出游难度: | 微难 |
适合天数: | 1天 | 花费预算: | 200元 | 适合时间: | 全年 |
藏族有些谚语很有意思:去了大昭寺却没去扎耶巴,就好像做衣服没有领子。那么,去了 拉萨 却没去山南,大概也类似没有领子?
山南,说起来都知道是藏文化的摇篮。第一部经书,第一座农田,第一座宫殿,还有,第一个赞普。
众所周知的松赞干布,已经是吐蕃王朝第32位赞普。吐蕃王朝兴起于山南的雅砻部落——这里有一条和缓的河流雅砻河,万千年来冲刷出肥沃的河谷。相对更湿润的气候,使得山南尽管海拔只比拉萨低100米,也更为适合人类居住。山南出土的磨制石器和玉器,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难怪,在山南有着著名的"猴子洞"——罗刹女与神猴结合,产下藏族始祖的所在地。从人类学角度,恰好说明了藏人集体无意识中流传下的信息:藏族起源于山南。
汽车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奔驰。两边掠过光秃秃的山,以及蔚蓝到肃穆的蓝天。庄严、亘古,与之相伴的是荒芜和沧桑。这是冈底斯山脉,连绵不绝。拿出手机拍摄,即使菜鸟也能拍下令人震慑的场面。
可这是时间流逝,斗转星移后的山南。在松赞干布建都拉萨之前,吐蕃王朝的历代王一直安居于山南,直到赤松德赞年间,文献中仍有赞普、贵族们在山南狩猎的纪录,可以想见,那里曾经水草繁茂、密林遮天,适合畜牧,也适合野兽自由出没。
公元前2世纪初叶,第一代藏王诞生。《 敦煌 本吐蕃历史文书》载,有12个牧人正在雅砻河谷放牧,却看到一位天子冉冉从天上下降。询问之,说是上天之子,名聂赤赞普,下降来做人间的王。于是这12位牧民以肩为舆,架起他登上宝座,至此奉他为王。在藏语中,聂意为脖子,赤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主。因此,聂赤赞普的名号,正描述了12牧人用肩膀扛他登座的场景。
这是吐蕃王朝的第一代王,从他之后,"赞普"称号便传承下来。有意思的是,在聂赤赞普死后,有人亲眼看见他从坟墓复活,升回天界--怎样?整个故事有没有熟悉的感觉(耶酥复活)?或许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都藏着类似的东西吧。
之所以这样费力介绍聂赤赞普,是因为这次我要去探寻的大唐公主足迹第一站,就是聂赤赞普所兴建的、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 雍布拉康 。
传说和历史,或者真实的大唐公主
解释一下"公主足迹"。
祖父是历史教师,因此小时候就从他书柜扒拉了不少历史书籍来看。印象最深的,是一册通俗版通史的封面上,画着一个盛装的古代女子,与一位貂帽衣裘的伟岸男子执手相看,两人背后各有一堆随从恭敬站立。看了内文才知道,那是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
那年我大概才11岁,还在看《格林童话》的年龄。自然而然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也就成为我心目中童话般的happy ending,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随着我渐渐长大,我知道了尺尊公主,知道文成公主被她排挤,也知道了政治婚姻中爱情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也知道了松赞干布不过30出头便英年早逝,而文成公主孤独地在西藏又生活了将近四十年……
我越来越强烈地想要知道,摆脱开史书中和亲公主的身份,摆脱开那些为藏地带来文明、带来种子和技术的绚烂光环,作为一个女人的文成公主自己,是怎样的?
于是,趁着在拉萨工作的这半年,我开始探寻文成公主的足迹。
也许你知道,拉萨的 布达拉宫 有文成公主的塑像,但你或许却并不知道,在红宫建成之前,文成公主抵达西藏后,居住的第一站不是拉萨,而是山南。
雍布拉康,就是她曾居住过的宫殿。
从泽当县城出发,大概开出10公里左右,一座位于山顶的宫殿就醒目地闯入我们的视线。
和许多藏式建筑一样,它有着雪白的外墙,柳枝堆成的女墙,最高的碉楼顶上,金顶正在阳光下闪耀。在藏地,蓝灰、紫青等暧昧色是"弱"的,强烈的纯色最能带给人震撼的视觉冲击。
目测了一下,山并不高,大约100米左右(后来查资料说是150米)。但想到高原爬山,眼泪顿时就要流下来了。果然爬到顶上时,我已是气喘吁吁,心跳猛烈得像要冲破胸口。
现在是淡季,人并不多,但宫殿脚下的煨桑炉仍在袅袅地冒着白烟。花2元买了一大把松柏枝、糌粑混合的"桑",倒进炉子,默默地祈请地方神祗帮忙,让这一趟能安全平顺。
接着,就抬脚踏上台阶,正式进入雍布拉康了。
雍布拉康,或者土蕃王朝的辉煌
按照普巴桑结嘉措的历算法,聂赤赞普是于木虎年(公元前127年)来到雅砻的,那么雍布拉康的修建,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到第28代赞普拉脱脱日赞普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的屋顶上面,"从空中降下《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当时谁也不识,只知是些好东西,于是将之供奉起来,还将藏宝处取了一名叫" 宁波桑哇",意思是秘室。
五代之后,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期间,佛教传入。这才有人认出这是佛教的珍贵经卷。第一部佛教经典出自山南的说法,便源于此。
这是传说中的说法。而在历史上,有另一重逻辑判断:拥戴聂赤赞普的12个牧人都是苯教徒,自然而然的,苯教成为吐蕃王朝的主要信仰。但在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嫁入之前,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很可能早就通过尼泊尔传入吐蕃,只是因为苯教势力太盛,不得已"潜伏"起来,留待时机。
正因了这些经卷,雍布拉康在后来从宫殿变为寺院,并成为修行之地。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太宗族弟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西藏。
《新唐书·吐蕃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松赞干布)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这座"以夸后世"的宫城,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红宫"——布达拉宫。
修建布达拉宫是在返回西藏之后,那么,建好之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居住在哪里呢?答案是:雍布拉康和昌珠寺。雍布拉康是夏宫,昌珠寺是冬宫。
进入雍布拉康,第一层是古代藏王殿。中间是一尊佛像,佛像的左边是藏王聂赤赞普,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沿左墙排列依次是:创造了藏文的大臣吞米桑布扎、藏王赤松德赞、藏王拉脱脱日赞普。沿右墙排列的是藏王赤热巴巾、乌宋,以及松赞干布的另一得力大臣禄东赞。
禄东赞不是人名,事实上,这位成功迎请了文成公主的大臣禄东赞出自"噶尔"家族,藏人称之为噶尔·东赞。而"禄"其实是"论"的谐音--《吐蕃史》中,称藏人将相国分为大论、小论,也就是一种官职名。禄东赞有些类似清朝的鳌拜,于开国、辅国有赫赫之功,但在松赞干布去世后,他和他的家族摄政专权。终于,在禄东赞去世后,继任赞普不堪被架空,将噶尔家族一举歼灭。其中一位禄东赞的儿子,还逃到大唐境内投诚,讨了个官职。
楼上是一座经堂,主供的观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据说与布达拉宫帕巴拉康的主供观音是同时代的。
相比起其他藏式建筑,这栋早期建筑是回廊式建筑。中央是佛堂,但从楼梯可以上到二楼,二楼四面都有连接的回廊。回廊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西藏的早期历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靠左边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事。很容易地可以辨认出被一群牧人拥戴在肩上的藏王。
这座二层殿堂传为松赞干布所建,但已非原物--文革期间,雍布拉康的佛像、藏物及木质结构都被毁坏殆尽,80年代才在政府主持下开始修复。殿堂原有三层,现修复为两层。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曾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在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如今的殿堂中,赞普、大论犹在,而两位公主已杳然。不过,在作为"冬宫"的昌珠寺,却在文革后重塑了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造像,一左一右立于松赞干布两侧。
这个回廊式结构的两层佛堂,也并非当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居住的地方。而是后来由宫殿改为的寺院。据称松赞干布也曾在此处修行过。
整个雍布拉康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的碉楼式建筑,传说为聂赤赞普所建。
文献记载,"(碉楼)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达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 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公主,或者山南地区的惠泽
在大殿二层回廊,从窗户往外看,可以看见底下是一亩亩的良田。绿油油的作物,以及相对湿润的空气,令人恍惚有回到内地之感。不知文成公主当年站在雍布拉康的宫殿脚下,俯瞰山脚时,会不会有同样的感觉?
山南人认为,文成公主远嫁到吐蕃后的第一个夏天,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
站在雍布拉康陡峭的马道上远望,四周雅砻河谷的壮美景致尽收眼底。传说西藏的第一个村庄就在山下,而在山的西北边,能看到紧靠公路有一块梯形的田地,一头竖着一块碑,这就是西藏的第一块农田,当年是赞普亲自耕作的御田。
从这一块田开始,雅砻部落从纯粹的游牧部落,变成了半游牧半农耕。于是渐渐的,这个部落有了固定的定居之所,以居所为核心,辐射、征伐、吞并周围的部落,最终统一全藏。
夏日,这里尽管有灼人的烈日,却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热风。站在白炽的日光下,看着田边的沟渠泛着鱼鳞似的银光,光着右边膀子的农夫农妇们弯腰劳作在田地里,野鸟从碧空中掠过……熟悉的场景,会不会让她想起长安,想起霸陵,想起家乡一切的一切?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只言片语来证明这异域的思乡。王昭君还有琵琶曲,她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文明。尽管有意识地回避主流意识形态中对文成公主符号式的夸大,但在看山南文联搜集、编纂的《山南民间传说》、《山南谚语》、《山南歌谣》等,我却发现处处都有"汉家"的影子。例如比喻一对恋人被强行分开,是说"好似汉玉和藏玉没放在一起",比如民间传说中,有位汉家公子和几位王子竞争一位公主,最终靠聪明和勇敢抱得美人归。
在山南,还总能听到百姓说,他们吃的粮食,是公主带来的种子;他们炒菜用的盐巴和制作酥油茶所需要的茶叶,是公主带来的;他们用的纺织、木工等技术是公主带来的匠人教会的……文献记载,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人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也就是说,目前我站在雍布拉康山顶上,俯瞰着的一亩亩阡陌分明的农田,也源于当时的改进……
有时候,历史本身比历史纪录更能纪念一个人。
布达拉宫建成后,吐蕃王朝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携文成公主定居拉萨。不过,松赞干布并未忘了雅砻这块吐蕃的根本之地,还不时回来居住,自那时起,雍布拉康也就成了藏王的夏宫。日后该宫殿因为藏有西藏最早的经书而成为佛教圣地,随着公元九世纪后吐蕃王朝的解体,此地更彻底演变为一佛殿,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
(文字作者:豹小白)
泽当镇,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东侧,是山南地区专员行政公署所在地,也是乃东县政府所在地,海拔3560米,是藏南交通枢纽。雍布拉康位于泽当东南10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地址: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东南
门票:60元/人
开放时间:9:00--18:00
最佳旅游时节:6-8月。山南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因此在一年里的其他大部分季节里也都适合。
周边其他景点介绍
桑耶寺:
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在山南地区泽当镇之北约50公里处;建于公元8世纪60年代,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米,主建筑为乌孜大殿,居于中心位置,大殿周围建红、绿、黑、白四佛塔,更远处的四周有四大殿,并建相应的附属建筑物,所有建筑被围墙所围,整个布局模拟佛教理想世界中坛城,各殿堂、走廊墙壁绘有记载历史事件等的壁画;桑耶寺主殿乌孜大殿,占地约6000平米,共三层,从底部依次是藏式、汉式、印度式三种建筑风格,主供佛为释迦牟尼,位于一层,高达数米,气势雄伟,令人望而敬畏。
昌珠寺:
昌珠寺在乃东县昌珠乡,在雍布拉康和泽当镇之间,距离雍布拉康八公里,距离泽当镇两公里。相传吐蕃王松赞干布时代,当时此地为一片大水,内藏毒龙,松赞干布以大鹏降龙,筑基建寺,昌珠是藏语“鹏与龙”之意。全寺建筑规模宏大,主体建筑是错清大殿,大殿下层布局和形式与大昭寺大殿相仿。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在整个西藏都很有名。昌珠寺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整个唐卡长2米,宽 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
羊卓雍措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距拉萨不到100公里,也属于山南地区,距离泽当镇和雍布拉康约150公里。她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羊卓雍错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周围 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雍布拉康位置图
世界屋脊上的西藏自治区现在已打通公路、铁车、航空立体交通,抵达已非难事。雍布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镇,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90公里,与拉萨之间的公路状况良好,公共交通起点在拉萨市西郊客运站。
西郊客运站
地址:拉萨市城关区金珠中路1号
电话:0891-6719569
公交车:10路、14路、18路、19路
拉萨-山南(泽当镇):普通大客(27元/人)、中档大客(30元/人)、中档中客(40元/人)、豪华中客(50元/人)
到了泽当之后,由于雍布拉康离泽当镇并不远,大约十公里左右,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前往。泽当镇上有许多桑塔纳出租车可以跑这条线,来回包车价格¥60元 /车。更便宜的方法是跟满大街跑的三轮车侃价。当然,如果能租到自行车也可以骑车前往。通往雍布拉康的“泽-雍”公路,现在是一条很棒的路,就是走路,十公里也不算很远。
注意:在同出租车或三轮车司机们讲价时,务必要先说好会在雍布拉康附近呆多久,时间上最好说宽裕一点(不爱拍照的人参观雍布拉康一个小时左右就够了,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打出两个小时宽裕时间),以免因时间耽误久了司机师傅要加价而发生纠纷,不管什么车都只能到山脚下,登上雍布拉康去还得自己爬山,现在山脚有老乡在出租马匹供体力不好的人乘坐。但实际上自己爬上去也就10分钟左右。
拉萨交通:
火车:
以拉萨为终点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被称为“天路”,拉萨火车站于2006年7月1日启用,是西藏通往内地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拉萨火车站每天共有13趟客运列车往来北京、西宁、成都、兰州、重庆、上海、广州等地。查询订票请登陆:http://www.12306.cn/mormhweb/
飞机: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雅鲁藏布江南岸,机场大巴一小时左右可到达拉萨市区。贡嘎机场等级4E,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与国内数十个大城市,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通航。机场问询电话:0891-6182220。查询订票请登陆:http://flight.qunar.com/
机场交通:机场大巴,每天都有班车到拉萨市区,费用为20元/人,车程约2小时;公共汽车,泽当-拉萨的中巴经过机场,所以可以从机场直接到泽当,价钱约为20-30元/人;出租车,可乘出租车进入市区或者泽当,费用约为150-250元。
公路:
目前西藏与其他省市的公路有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共四条,自驾车入藏,骑行入藏也都是通过这四条公路,以青藏和川藏公路往来最繁华,滇藏次之,新藏公路最为艰险,但每一条入藏公路都风景壮丽。公共交通由于道路遥远,比较疲劳,因此选择的人较少,拉萨西郊客运站的长途汽车主要有:
拉萨--成都大客 票价:500元 所需时间:2天3夜 发车时间:以车站公布时间为准
拉萨--西安大客 票价:480元 所需时间:60小时 发车时间:以车站公布时间为准
拉萨--兰州大客 票价:380元 所需时间:50小时 发车时间:中午2:00发车
售票咨询电话:0891-6324469
走进高原的常识
西藏神秘而美丽,诱人的青藏高原,风景那边独好,然而要想领略,却要付出相当的勇气,因为旅游者大多会受到高原病的折磨。除了低气压引发的肚子涨气,头昏眼花,不思饮食等,还有缺氧导致的心慌,气短和头痛,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去西藏旅行,每年都有很多因高原病紧急运送下来的国内外游客,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高原之旅呢?在探寻雪域高原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高原的环境特点。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二、人体的应变措施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五、哪些人不宜进入高原
1. 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者,因为这两组人群中患高原病的机会较大。
2. 患有贫血,糖尿病和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者。
3. 精神疾病患者。
4. 孕妇。
六、人在高原
在做好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后,就可以出发了。为了尽可能减少不适,在高原旅游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 多饮水:由于空气湿度低,人体容易脱水,加上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和寒冷的环境又使血管收缩,极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毫升液体。因湿度较低,嘴唇容易干裂,除了大量喝水,还可以外用润唇膏改善症状。
2. 戒烟:一氧化碳是香烟的重要产物,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将明显加重高原反应。
3.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试验证明,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为规律和有节奏。这种方法也是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本能的呼吸动作。所以,旅游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4. 防辐射:高原的紫外线强度大,极易损伤皮肤和眼睛,特别是在雪地。因此,尽量避免将皮肤裸露在外。可以戴上防紫外线的遮阳镜和撑遮阳伞,在可能暴露的皮肤上涂上防晒霜也是一个好主意。
5. 刚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避免洗很烫的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而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6. 保持高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60%—70%),高植物蛋白和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因为糖类不仅能够快速提供热量,使人适应高强度的活动,而且可增加氧气的交换通气量。过量脂肪和动物蛋白可加重高原反应。
7. 在高原旅游及离开高原后三个月内,务必做好避孕工作,以免因精子质量问题产生不良后果。
8. 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以适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时消除疲劳,保证旅游顺利进行。
高原反应
由于那些讲述高原经历的材料一般都要谈到人在高原时身体所感到的不适,所以准备上高原旅游的人们会想到是否应该去看一下医生,想了解自己到了高原会不会有事,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使旅途上更安全的一些提示。然而一般平原地区的医生很难有比较直接的高原病理生理知识和经验,事实上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细致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将提供这样一些指南。
尽管青藏公路较为方便,但更多的人都是乘飞机到达高原的。按逻辑讲起来快速比慢速上高原对身体的压力大,然而,据统计分析,飞行进入比其它任何方式都较少发生高原疾病。旅途上经过高海拔地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高原疾病。这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太大,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就发生了困难。
去高原旅行都会面临有些高原病症状的风险。过去老把这些症状错误归因于流感或醉酒。据记载在海拔1280至1800米就会有轻度高原症状发生,而严重症状的发生都不低于2700米至3000米。我们一定要把旅途疲劳这种在平原也会发生的不适与高原发生的不适区别开,否则,就会自己吓唬自己了。
按理,经公路进藏的旅游者给他们的身体逐步适应高原提供了机会,但事实上,在一些高原旅行的经典路线上却有50%左右的高原病的发病率(而飞机到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尼泊尔有过这样的统计,旅行者30000人中将有1人死于高原病,每年因此有2-3人罹难。
在高原上,人体本身会有一种调适机制,以最大限度的方式运行,这个过程被称作适应。
高原适应的过程现在还知之甚少。过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逐渐增多的红细胞上。但现今认识到它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细胞水平上的适应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足够慢地上升,这些适应过程可有效地发生而不会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这个人上升速度快过身体的适应,那么就会有患高原病的可能了。
高原病一般分为三种综合症: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这些综合症在病理生理学上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一些人以脑部症状为主,一些人以肺部症状为主就不得而知了。
急性高山病多起于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和疲劳,头痛可从轻度发展到剧痛,食欲减退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疲劳可发展成极度乏力。有时,这些症状足够严重就成为了高原脑水肿。它的诊断多半是出现了意识改变或躯体运动失调,高原脑水肿会快速发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单独出现也可和高原肺水肿伴随发生。
高原肺水肿通常没有脑部症状。如果肺部症状单独出现,它的进展会从活动耐力降低、行走困难,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胸闷,一直到连坐着都呼吸困难,这样就会快速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衰竭时会有粉、泡沫样痰出现。
适应似乎是遗传控制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适应,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过海拔3000米的地方。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筛查决定谁适应好谁适应不好。是否适应通常是在高原上呆6-48小时后才能说明。因此,只在高原上呆了几个小时是不能说明一个人适应良好的。
上高原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过去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接受环境的挑战,这也许需要请教医生说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发前的感冒、发烧之类呼吸道常见病;保存充沛的体力。飞抵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因此参加旅游的人准备一些预防用药是必要的。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是心痛定,但是有个别人会产生头痛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初上高原时,见到山河如此壮丽,一般会使人有抑制不住的冲动,这时一定要练就一口丹田之气,清心寡欲,自觉休息好第一天,然后再行打算。再高原上,解决一些常见症状可以使用:芬必得治头痛,维生素B6治恶心、呕吐,如果仍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告诉你一个经验之谈就是不要背着大包袱上高原,你知道这包袱是什么吗?就是你的恐惧心理。不仅白白丧失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有些事是你越想它,你就越容易得到它。况且,心怀恐惧的旅游不如在家看恐怖片先练练胆子再说。
预防的方法: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适应,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张,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增加摄氧功能。
高山病的急救办法:
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它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