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英国 >> 伦敦攻略 >> 正文

150年的伦敦地铁景观

 

明天, 伦敦 地铁将迎来150周岁生日。1月8日下午,Insider London组织了伦敦地铁揭秘之旅,出发起点是西北区的帕丁顿(Paddington)车站——1863年1月10日,伦敦第一条地铁通车,正是行驶在 帕丁顿和东区法林顿(Farringdon)之间。当时被命名为大都会线(Metropolitan line),目前则属于 汉姆 史密斯线(Hammersmith Line)及循环线(Circle Line)的一部分。

当现代城市人对地铁交通带来的便利已经习以为常时,帕丁顿车站的月台,却在列车往来的呼啸声里时时检视历史。

那些始作俑者


 


史上第一条地铁线伦敦大都会线外观图

 

1845年,意识到伦敦城的拥挤和郊区的迅速增长,伦敦城知名律师查尔斯·皮尔森(Charles Pearson)发表了小册子,提出在Fleet Valley和法林顿之间建立大气轨,通过压缩气推动火车通过隧道。他的目标之一是希望在郊区的工人可以方便进城工作。这一建议未被采用,但查尔斯坚持不 懈地游说各种交通方案,直到帕丁顿到法林顿的路线被确认。

1861年,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之前,当时的媒体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遗憾的是,查尔斯本人没有等到大都会线正式开通的那一天。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伦敦交通局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锋,其负责人法兰克·皮克(Frank Pick)在视觉和营销管理上居功至伟。皮克于1906 年加入伦敦地铁公司,1916 年委托英籍书法字型设计师爱德华·詹斯顿(Edward Johnston)负责设计铁路标志,这种具有现代感的无衬线字体和牛眼符号至今仍在使用。皮克还委托国际知名艺术家如 美国 的爱德华·麦纳特·考佛 (Edward McKnight Kauffer), 英国 的爱德华·包登(Edward Bawden)和葛拉汉·苏沙兰德(Graham Sutherland)等人来为地下系统设计海报。


 


伦敦地铁的标识——具有现代感的无衬线字体和牛眼符号至今仍在使用(图为 牛津 广场站标)。

 

伦敦地下系统的图示是平面设计的经典之作,是电子工程师亨利·贝克(Harry Beck)首创。它摆脱了真实地理比例的局限,把路线方向限定在平行、垂直和对角三种,更像是电路图,不管具体的线路长短比例,只重视线路的走向、交叉和线路的不同区分,使乘客—目了然。

伦敦地铁的每条线路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一目了然。这种设计最初不仅出于美观,而是有其深层考虑:有的穷困乘客不识字,因此以颜色来导 引就很方便直接。熟悉伦敦的人不难知道:中央线是鲜的,东伦敦线是金黄色的,维多利亚线是浅蓝色的,北线是黑色的,区域线则是翠绿色的。“留意间隙” (Mind the Gap)这一短语则成为伦敦地铁的听觉标志。

科技与历史变迁


 

 

最初的地铁列车是蒸汽驱动,没有窗户,通风不畅,而且到站可停留的时间只有20秒。考虑到可支撑性,伦敦地铁最早采用了深埋的圆形隧 道。维多利亚时期的隧道开采几乎都为人工,白天800名工人工作,夜间则有500人工作。1900年,第一辆电车在中央线(Central Line)上试行,替代了蒸汽列车。

在一些老地铁站会看到,隧道跟月台连接处往往会有小的坡起,而不是笔直一条。这其实是一个使列车进站时自然减速的设计——当时并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说法,但这个细节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安全的目的。

伦敦地铁战时曾被用作地下掩体。二战期间,每晚平均有6万居民进入隧道,最多时达17.7万余人。《魂断蓝桥》里玛雅和军官罗伊躲空袭 的防空工事就是伦敦地铁的滑铁卢站。沿着站台安排床铺,老人和妇女睡在那里。据1940年10月28日载,因供不应求,需买票预定床位。

柯芬园站和邻近的莱斯特广场站间仅距260米,是伦敦地铁各站中距离最短者。有趣的是,以这两站间4元英镑的单程费用来看,其价格为每公里15.525元英镑之巨。此站也是人群最拥挤的一站,因此站内张贴海报,建议乘客利用周围其他车站到达柯芬园地区。

 


 

 

国王十字站(King’s Cross)可能是凝结英国人最多伤痛的地铁站。1987年11月18日,国王十字站大火摧毁了整个车站。起因是一根点燃的火柴掉进自动扶梯的电机室,造 成这个房间起火。随后,突然造成爆炸,导致31人死亡。这场大火使得伦敦地铁的防火设备更新,防火措施大幅改进,员工的训练得到增强,木质台阶的自动扶梯 被替换。地铁的禁烟措施也开始加强。由于大火造成破坏过大,车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修复,之后才重新开放。深挖隧道的站台和票务大厅直到1989年3月 5日才再次开启。

2005年7月7日,皮卡迪利线由国王十字圣潘克拉斯站开往罗素广场站的列车上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6人死亡的惨剧。当时恐怖分子将液 体炸弹投入垃圾桶,结果引爆,死伤惨重。此次事件之后,伦敦的地铁站、火车站或其他人流密集的地区,垃圾桶的数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的垃圾袋。

伦敦地铁早先既可抽烟、又可喝酒。但火灾隐患造成很早就全面禁烟,酒精则常常让买醉的英国人玩得太出格,于是2008年,伦敦公交系统 开始禁酒。据说禁令实施的前一天刚好是周六,伦敦的地铁站内挤满了纪念“最后一天”的人群。大家人手一瓶酒,觥筹交错,享受最后一个允许在地铁饮酒的夜 晚。

奇妙、诗意的地下世界


 


伦敦地铁是与伦敦人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东西。

 

伦敦270个地铁站的五分之一都是保护性建筑,无论是平铺的维多利亚墙,还是有天篷的爱德华时代的站台,以及现代主义的纪念碑等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若仔细观察,不少地铁站有伦敦人用来纪念地铁修建的壁画,如贝克街站(Baker Street),“此站台系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的一部分,特此证明”的站台碑铭,附近还有神探福尔摩斯的旧迹。现代的商业招贴必须艺术并规范张贴,不能遮没那些文物。

在伦敦深藏的地下,有一些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的角落——那些被弃之不用的站台。伦敦交通博物馆会不定期向公众提供展览,往往一票难求。 如果你恰好乘坐中央线,在托特纳姆法院路站(Tottenham Court Road)和霍尔本(Holborn)之间,黑暗之中趴到窗户上定睛看,其实能隐约看到原大英博物馆的站台,站台上现在还堆放着沙袋。另有一些遭到遗弃的 站台则成了艺术家自由挥洒的舞台。


 


伦敦街头随处可见的地铁标识。

 

因为其强烈的文化标志性,伦敦地铁站常常成为电影取景的重要题材。007詹姆斯·邦德动作片《天幕坠落》本来要取景圣殿站 (Temple),后移师查林十字车站(Charing Cross)。 国王十字车站是6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同时连接了国家铁路系统,既是地铁站,也是火车站。电影《哈利·波特》在此取景拍摄。电影中通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 火车便是从国王十字站出发,在这里甚至还能找到9又4分之3站台。

伦敦地铁入口的信息提示牌经常会有名人警句、幽默的温馨提示。车厢内不经意会发现各种题材的诗歌——这个官方认可的艺术项目已进行了20多年。早晚各一份的免费派发报纸或自带图书、Kindle阅读器成了人们乘坐地铁的消遣。

出生及生活在伦敦的摄影师Paul Baldesare,自1983年就开始在伦敦地区进行街头摄影。他拍摄了一系列地铁作品Down to tube,并这样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伦敦地铁,是现在与伦敦人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东西,在伦敦工作、生活、旅游的人们都离不开它。它的脉络,如同蛛 网般埋藏在伦敦地底深处,纵横交错,把伦敦的各个区域连成一个整体。在拥挤的环境中,乘客来来往往穿行于其间,每个人脸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地下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状态的缩影。”

11条线,400余公里,日均载客量300多万人次。从伦敦地铁出现的那一天,就在不断运行的实践和教训里一路进化,不仅是一个运动的载体,更成为想象力不断生长的空间。(深圳特区报英国特约撰稿人 侯燕俐 文/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