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云南正文

云南拉祜族:男女剃光头 胎盘定一生

拉祜族无论男女都嗜烟如命,只要把烟杆送到嘴里,哪怕是哭闹的婴儿也会立即安静下来。

拉祜女人的包头也是一种奇观,她们习惯用3米多长的黑色包头巾缠头,头巾上竟镶有600个银泡。

有人去世时,丧家就立即在家门口鸣放火药枪报丧,然后用一根木棍把草房戳一个窟窿,意思是让死者的灵魂从窟窿里钻出去。

 

拉祜人嗜烟如命

 

拉祜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祖先源来自青藏高原上的古羌族。公元10世纪之后,拉祜族先祖结束了游牧生活,跋山涉水南迁来到今天云南澜沧江两岸的 普洱 、临沧等地区,定居繁衍至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拉祜族人的传统服饰、信仰风俗上,看到许多古羌族游猎文化的遗脉。

 

拉祜女人的包头

 拉祜族的许多风俗习惯,不仅奇特,而且还令世人震惊,比如:拉祜族对住房的盖建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不管住房是否损坏,每3年必须重盖一次,而 且盖房的工作必须要在当天完成,如果日落后还没有盖好,就要拆了择日另盖;拉祜族无论男女都嗜烟如命,人人都有一个烟袋随身携带,里面装有烟斗、烟叶、火 草、火石,几乎是烟杆不离嘴,只要把烟杆送到嘴里,哪怕是哭闹的婴儿也会立即安静下来;此外,拉祜族还把爱情演绎到极致,“一生只爱一个人”是他们的人生 准则,而由此衍生的殉情习俗在古时风靡全族……


女人剃光头、留“魂毛”

男人把“蜂巢”穿上身

关于拉祜族的独特风俗,首先要从头上开始说起。

除了未婚女子之外,拉祜族无论男女都有剃光头的习俗,尤其是已婚妇女,只在秃秃的头顶留一绺头发,被称为“魂毛”,用来表示男女之别。即使在今天,偏远山区的拉祜族妇女仍然有着保留剃发的习俗,他们认为剃光头卫生、舒适,而且是妇女魅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拉祜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

 

相对于简单至极的发型,拉祜族的传统服饰则显得典雅而华丽。妇女普遍衣着偏襟右衽长衣,长衣开衩,形同芭蕉叶,颜色多用黑色和钴蓝色,再辅以深 红、深绿相间点缀。这种形同芭蕉叶的长衣,其实是拉祜族对芭蕉树图腾崇拜的产物。据说,拉祜族的祖先在迁徙途中,与其他民族曾发生过战争,在战败逃亡过程 中,是芭蕉树救了祖先的命,因此拉祜族为了感恩,便将芭蕉叶世代穿在了身上。

和其他大多数少数民族妇女一样,拉祜族女人也要佩戴包头,但她们的包头的确是一种奇观——族中妇女用的包头巾是黑色的,3米多长,镶有600个 银泡,包头巾在额头处绕出一个高耸的三角形后,剩余部分就散披在后背,布巾末端缀满了彩线,彩线的长度甚至可以垂到小腿。随着人的走动,这条富丽堂皇的头 巾就会荡漾飘动,宛如一条从头上垂下的彩虹。拉祜族妇女视包头如生命,在她们古老的信仰中,包头就是一件天神恩赐的礼物。

 

拉祜人居住的地方

 

拉祜族人对服装上纹案图饰的灵感,一部分来自大自然,一部分则来自本族的历史记忆:比如他们的衣服上都遍布着彩线编织的花纹,拉祜族语称之为 “哈克布”,纹样取自月亮花、太阳花、蚂蚁上树花、扁担花等;用色布拼成的几何形图案则被称为“卡巴”,那是弩弓箭尾的艺术写实;而用色布拼接的大小条状 纹饰,据说有的是记录狩猎的各种路线,有的是象征祖先迁徙途中所遭遇的战争;另外,妇女包头末端五颜六色的长丝线也是有来由的——相传,拉祜人先辈在狩猎 时,曾捕到了一种美丽的长尾鸟,人们惊艳于它的靓丽羽毛,于是就依照这种鸟的羽毛色彩,做成了女人包头上长长的流苏。

除此之外,拉祜族祖先从北到南的迁徙足迹,更使拉祜族的服饰遗存了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比如拉祜族儿童的帽子或包头巾,竟是采用飞鼠或麂子的尾巴装饰而成,这些抹不去的异乡痕迹,似乎是拉祜族人对自己古老族源的追忆。

 

胎盘决定一生安康

举世震惊的殉情风俗

拉祜族人一生只办“三礼”,即诞生礼、婚礼和葬礼,围绕这几种人生礼仪所衍生出的诸多风俗,表达了拉祜族从古至今的精神信仰。

首先是诞生礼。拉祜族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每个新生命落地,长者都会唱起古老的降生歌谣,同时家中还要举行杀鸡仪式,生男孩杀母鸡,生女孩杀公 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祈愿“花生”,即轮流生男生女,二是期盼孩子长大后顺利婚配。此外,拉祜族对包裹着小生命降生的胞衣(胎盘)有特殊的理解。他们认 为,胞衣与孩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谨慎保存。因此,人们通常把胞衣埋藏在母亲的床下或是门坎的下面,并严防虫蚁叮食。如果孩子的皮肤出现红斑,人们 就会认为是胞衣受到了侵扰,于是大人会在埋胞衣的地方打一个洞,注入滚烫的开水,然后再把洞口小心地封好,从风俗的角度来讲,拉祜族人一生的幸福安危都和 胞衣相关。

 

拉祜老人

 

其次是婚礼。拉祜族人崇尚“爱情至上”,相爱的男女只要不是近亲,任何辈分都可以通婚。恋爱中的女性常常用五彩色线编织一条腰带送给意中人,表 达了要和爱人“生生死死拴在一起”的誓言。而拉祜族的婚礼仪式相对简单,婚礼之后男方多以入赘的形式长住女方家中。然而,那些不被家人祝福的恋爱男女,在 古时大多会选择服毒殉情——这种残酷的风俗直到民国时期都还盛行。

 

一家人

 

第三就是葬礼。在拉祜族习俗中,葬礼是全村的头等大事。有人去世时,丧家就立即在家门口鸣放火药枪报丧,然后用一根木棍把草房戳一个窟窿,意思 是让死者的灵魂从窟窿里钻出去。村寨内的人们听到枪声后,就会全体停工奔丧。拉祜族使用的棺材很特殊,人们按照死者的身材剥下树皮,剖为两半,把死者放到 树皮中,再用篾箍将树皮箍紧,两端开口用芭蕉叶塞紧即成。如果逝者为成年人,那葬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送魂仪式”和“隔魂仪式”,前者是请巫师来唱《送 鬼哀歌》,意在为死者安魂引路,将逝者的灵魂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后者则是在出殡结束后,由巫师将在场活人的生魂从祖先那里招回来,以免活人也追随而去。 对于拉祜族人来说,一生中反复参加庄重肃穆的葬礼仪式,可以得到很多对于生死、人生的珍贵启示。

 

新年也分公母

大年里的出猎仪式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族的节庆文化丰富而独特。如拉祜族独有的“扩”节,就体现了他们鲜明的民族特征。

“扩”是拉祜语的译音,有“轮回”之意,它是拉祜族规模最大的节日,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其中除夕叫“扩必”,即旧年,大年初一叫“扩式”,即新年。最为独特的是“扩”还要分公母,母年叫“扩妈”,即大年或女人年,公年则叫 “扩八”,即小年或男人年。过“扩”的时间大概在每年的秋收之后,而节日的时间不固定,短则几天,长可达20天之久,节日期间的活动项目可谓数不胜数—— “扩式”(初一)早晨的鸡鸣破晓时分,各家各户的年轻人就点起火把,背起竹筒、葫芦等到水源去抢“新水”,拉祜族相信“新水”是吉祥的象征,谁先抢到谁家 就会获得丰收和幸福。

 

聚会

 

抢来的新水除了用来替换供奉在家的神水之外,还要加热后送给村中的老人,让他们洗去旧年的尘垢。当“扩式”的太阳升起后,全村人就在头人带领下 迎年神,意在将年神请到村中的佛寺里,与人共同欢度“扩”。迎神仪式顺利结束后,在神灵慈爱的陪伴下,拉祜族人的欢庆正式开始了。各家各户都带上丰盛的饭 菜,在寨桩(象征男女生殖神崇拜的木桩)的南、北、西三个方向吃团圆饭。

 

拉祜族

 

“扩”期间,拉祜族各村寨都要跳传统的芦笙舞、摆舞以及举行盛大的陀螺比赛。陀螺比赛双方的人数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比赛者每人持1个陀螺、1根长棍,棍上系麻线,用以抽动陀螺。

陀螺比赛分为“支方”和“打方”。比赛时,先由支方抛出一个陀螺挑战,打方则用力将自己手中缠绕着线的陀螺,击向对方正在旋转的陀螺,如未击中,则打方败,如果击中,则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长者为胜,胜者将赢得雷鸣般的欢呼声。

除了这些欢庆的庆典,“扩”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出猎仪式。到了大年初五,全寨男子要带上猎具到寨外集合,他们会选一棵大树,把树皮剥 开,在上面画上各种飞禽走兽,然后把各自的手镯放在树下,点起香腊,接着便纷纷向树上的画像射击,据说射击结果带有神奇的预示性,你射到什么画像,新年围 猎就会猎到什么……(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