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 法国 “狩猎女王”
上流社会的游戏
寒风瑟瑟,小雨不时飘落,位于 巴黎 东北方80 多公里的一处森林里,四下寂静,能听到小动物仓促逃窜时的脚步声,泥土气息混杂着树叶的味道,沁人心脾。远处的几声狗吠,是唯一能定位易思男爵狩猎位置的线索。我就是受易思男爵的邀请,亲身参与了这一场贵族狩猎。这位拥有着德国血统和 意大利 贵族妻子的男爵,在法国出生,是英国皇家牛津大学的博士,现在有一半时间生活在 中国 。进行狩猎的这片五千公顷的森林是易思男爵的私人领地,曾留下过历任法国统治者(包括查理五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等等)的足迹。
入住易思男爵乡间城堡的那天,所有的人都在忙碌——虽然距离贵族们的集体狩猎还有一周时间,但是饮食的安排、马匹的分配、猎狗的训练等等,都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随后几天,西班牙的侯爵、 卢森堡 的伯爵、苏格兰的子爵、贵族钢琴家、贵族拉丁舞王……陆续到来,城堡日渐喧嚣。狩猎开始的前一天,贵族们在简单而欢快的宴会后早早睡去。
翌日狩猎队出发之前,盛装的神父和乐队整点到达。作为狩猎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沿袭着多年来的传统,唱诵着圣经上摘选的经文,作为对出征者的庇佑和鼓舞。随着乐队的奏鸣,车队开始向森林深处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易思男爵和亚瑟王的后裔阿特里斯停下车,仔细咨询了男爵家族里世袭的猎人,通过地上的痕迹、动物粪便的干湿状况和排列,开始寻觅狐狸、野兔等小动物的踪迹。
忽然,似乎是在一阵紧密的狗吠声中听到了某种特殊讯号,易思男爵跨马而去,有几个贵族也随之奔去,十几分钟后,一片喧闹的狗吠和人声渐近,我看到贵族们脸上难以抑制的兴奋表情——当他们冲进丛林时,十多只猎狗围住了一只野兔,野兔已经被猎狗撕咬得遍体鳞伤,男爵与众人合议了一下,喝住猎狗,放了野兔,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狩猎的快乐,野兔本身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狩猎女王”的传奇
在回城堡的路上,男爵和我聊起了他的偶像——莫妮卡·夏洛特,一位传奇的法国女狩猎人:“她是我母亲的远房亲戚,我小时候便听闻她的故事。有一次我参加由她带领的打猎,当我走近她时,为她身上独有的个人魅力所折服,那种柔美的体香,与夹带着刚毅气质的身躯,是那么令人着迷。或许,惯于狩猎的女贵族们天生就有这种中性的美。”
莫妮卡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骑马狩猎,长大后更是参与过多次大规模的皇家狩猎活动,大多都有斩获,甚至超过了众多优秀的男性猎手。她矫健的身手和优美的姿态,深得欧洲皇室的青睐和赞誉。她每每陪同王子和皇帝狩猎,无论表演赛还是森林捕猎,都能载誉而归。
而让皇室至今念念不忘的一次捕猎,是一次暴雪天,她和贵族们在狩猎途中遭遇恶熊,在万分紧急的状况下,莫妮卡巧妙周旋,最终成功引开了熊,帮助大家脱离险境。从此,人们为她冠上了“狩猎女王”的称号,皇室的大型活动都会有她的位置,其地位甚至高过了某些皇室成员。而易思男爵对她的崇敬更升了一级,那些与莫妮卡在一起的记忆,在他年少的心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崇拜之情,莫妮卡近乎是女神一般,引导他坚持狩猎的传统,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也取名为莫妮卡。“我一直想写一本她的传记,或许我们应该去看望她一下。不过她如今已经80 多岁了。”
一个时代的光芒
敲开沙俄贵族庄园的大门
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有一个关键词无法回避——贵族庄园。在打造之初,贵族们就把它同心中的乌托邦和美好人生划上了等号。在辽阔的乡间田野,这些贵族挥金如土,富裕而悠闲的生活,让他们更倾向于凭借文学、诗歌、音乐与画作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诉求,寻求心灵的栖息。他们走访彼此的庄园,灵感火花碰撞迸发。在这个时代,托尔斯泰庄园无疑是最具光芒的一个名字。
文学巨匠的会客厅
位于莫斯科以南200 公里的图拉,虽然地广人稀,但却因为一个人而名气陡增,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庄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就隐身于离图拉市区14 公里的一片僻静的林间,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庄园:“如若没有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我就不可能描绘出俄罗斯以及关于俄罗斯的那些看法。”
探访过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人,无不被它宁静避世的气质和各种传奇故事所震撼。这里的藏书室中有以十几种文字写成的2 万多卷藏书,除了屠格涅夫、罗曼·罗兰、高尔基等人亲笔签名的赠书,还能看到我们最熟悉的方块字——老子的《道德经》。
一间10 平方米的破旧小屋,难以安置家具,只有一张书桌,上面放了一盏台灯。就是在这间整个庄园最狭小的屋子里,托尔斯泰完成了伟大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的写作。
庄园里最著名的名流会客厅在二楼,爱迪生赠送的留声机依旧放在木质的桌上。这间屋子是为契诃夫、高尔基、柯罗连科这样的人物来访而准备的。托尔斯泰好客,无论对象是文人还是乞丐。他喜欢在自己的庄园与文学家和艺术家交流思想,这在当时并不是特例。那时的俄罗斯贵族庄园几乎都敞开着大门,热情待客的庄主吸引了众多文人、艺术家前去集会和交流,庄主则为来客提供食物甚至住处。对于普通甚至贫困的访客,这些贵族们表现得乐善好施,总是给予尽可能的帮助,表现出令人尊敬的平民意识和情怀。就像托尔斯泰当年对待贫苦的高尔基,虽然他对高尔基评价不高,却动用自己的关系将他从牢里保了出来。
1910 年,这位即将离世的83 岁老伯爵散尽家产,将自己辽阔的庄园留给了穷人,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小车站。遵照他在遗嘱中的交代,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十字架也没有墓碑,简朴到不可思议。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来到托尔斯泰墓前瞻仰,写道:“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而他这个人,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人。”
完美而独立的庄园世界
在俄罗斯,庄园的概念可以追溯至1703 年彼得大帝推行的全盘西化的社会改革。从首都圣彼得堡开始,出现了星罗棋布的贵族庄园,后来又扩散到城郊。上流社会的人们生活在这些独立的有着配套设施的大房子里,四周有花园及苗圃环绕。
1762 年的“贵族自由令”,使许多贵族可以返回自己的领地,并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权利。这些贵族一回到家就开始大力兴建自己的庄园,招来建筑师、园艺设计师、工匠、艺术家,要求他们把功能性和艺术性元素糅在一起,并不惜重金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填充修缮。如此一来,庄园越发普及,并在上流社会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沙俄时代的贵族庄园黄金期。豪华的贵族庄园堪称是一个独立完美的世界,集行政、建筑艺术及文化功能于一身,像是俄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延续了500 年的精英特训
看看英式贵族是如何炼成的
5 个世纪前,英国贵族家庭里只要有男婴出生,就会向伊顿公学提出入学申请以保证孩子在13 岁时能得到被伊顿筛选的机会。如今传统的贵族日益减少,而这座全球闻名的贵族学院依旧保持着自己高要求、低录取率的传统,只有具备过人的才学(将近1500 人中只录取一人)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每年两万英镑的学费),才有可能成为进入这里的幸运儿。
黑色的燕尾服风景线
“实话说,伊顿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傲。”花了5 年时间在伊顿公学拍摄的摄影师Mark 告诉我们,“学生总会彬彬有礼地为你提供一切帮助,甚至偷偷带你到你想去的起居室里让你拍摄。”
由于只招收男生,你会在步入伊顿之初就体会到其“绅士摇篮”的风范——伊顿校服是清一色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也有一些特殊的装扮,比如通过服装的颜色和单独的披风,显示出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他们必然要成为未来之星,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将有权参与学校政务。伊顿说,这么安排是要让他们体验到胜利者能够获得的优越感和荣誉感。
每分每秒都是礼仪课
伊顿虽是由国王亲自创立,却不是金枝玉叶的养护基地。这里没有上流社会的奢华悠闲,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最严格的管理和艰苦的训练课程,目标十分明确——培养吃苦耐劳的本领、相互合作的意识与自律精神。
每天早晨7 点半(周末8 点半),伊顿的学生都要迅速起床并梳洗着装,以端庄的形象出门迎接新的一天。在伊顿的理念里,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自制能力是贵族精神非常重要的方面。
8 点35 分的集体礼拜之前,学生们会回到住处整理床铺,打理好自己的私人空间,一个绅士一定要外表光鲜。9 点到11 点之间有3 节课,25 分钟的上午茶之后,再完成两节课的学习。直到下午1 点半,才是午饭时刻,之后进行下午的课程。
培养个性与包容是伊顿的宗旨。进入伊顿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都是博士和专家学者,导师专门负责监督学生的学业、品行、运动乃至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伊顿并没有礼仪课,因为那是不需要的,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学长和导师,都在熏陶你如何成为一名谦谦君子。
贵族精神的伊顿式解读
作为精英文化教育的典范,伊顿保留了贵族学院的很多古老传统。每年6月4 日清晨,学校的颁奖典礼尤为隆重,一身正装的学生们陪同父母一起参加学业展览,然后观看伊顿船队在泰晤士河上游行的盛况,那些头戴鲜花、身着盛装的少年演奏着“伊顿船歌”。参加庆典的有议员、贵族成员,以及已经在社会上颇具影响的伊顿毕业生,甚至女王、亲王、王子们也会来出席。
伊顿对于运动也相当重视,至今还保留着伊顿野地游戏(Eton Field Game)、伊顿墙球(Eton Wall Game)、伊顿五人竞技(Eton Fives)等体育互动项目。伊顿认为学生在运动中不单是锻炼体魄,更重要的是懂得尊重、团结合作、敢于承担、树立集体责任感。
以伊顿为代表的英国贵族学校,培养的是一种贵族精神,要树立崇高的人格与高尚的文化教养,而不是培养疯狂的钱粉。英国人眼中的贵族,不需要非常富有,却必须具有高贵的绅士气质,甚至能为他人牺牲自己,他们会将荣誉放到重于生命的高度。真正的贵族,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往往敢于承担,贵族精神的养成,使得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完全是一种自觉,所以他们不炫富、不浮躁,反而懂得谦逊、包容、宽厚、严谨、说话算数、正直、无私、无畏……对贵族精神的不懈执著,其意义是打造生命的尊严与人性的良知、美德。
(来源:中国国家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