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中东 >> 以色列 >> 正文

耶路撒冷文化历史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是由Jeru(城市)与Salem( 和平 )两个词根组成,意为“和平之城”。可这个城市并没因祈盼而变得祥和,种族、信仰等冲突让人们受尽了苦难。尤其是在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于一地的老城区,千百年来冲突不断,使这座圣城充满了血雨腥风。
 



人口不到百万的耶路撒冷每年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万的游客,有着不同信仰的教徒从世界各地来到这个众神聚居的地方,进行虔诚的朝拜活动。 

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而成,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被一圈城墙所围绕。在海拔790米的犹地亚山区顶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此地视为自己宗教的发源地。

这里分为4个宗教与种族聚居区:犹太区、基督区、亚美尼亚区和穆斯林区。犹太教区里有著名的哭墙(东南);基督徒主要在圣墓教堂附近(西北);穆斯林区主 要在圣殿山附近(东北);亚美尼亚人主要在西南。在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

在这里,圆石清真寺与哭墙相邻,它们都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因此这里成为了犹太人与穆斯林宗教徒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直到今天,这种冲突仍在继续,给当地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各教派信仰的神祗如果知道引领人们脱离苦难的用心反使人们自相残杀,不知神会作何感想。

多灾多难的城市 

 

耶路撒冷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圣经》记载,在 以色列 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许多民族在这里混居。在耶路撒冷城建立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地方就从来没有多少和平的日 子。在外国占领和统治下,耶路撒冷历尽磨难和沧桑,几经兴衰。有些统治者在此大兴土木,有些统治者进行掠夺和破坏。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 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十字军、马穆鲁克军、土耳其人、 英国 人等均作为征服者在此行使过统治者的权力,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

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占领者曾先后长期统治该城。其中犹太教500多年,基督教400多年,伊斯兰教长达1200多年。三大宗教在城 内留下了不同时期建造的宗教遗迹有200余处,最著名的有犹太教圣殿唯一的残迹哭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莱清真寺。

公元前1世纪 罗马 共和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耶路撒冷又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随着阿拉伯人不断移入此地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 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此后的一千多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二战后,犹太人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同时驱逐巴勒斯坦 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成分。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侵略并占领了耶路撒冷,随后还将首都定在这个具有巨大争议的城市,并强迫当地的巴勒斯 坦人离开这里,由此引发了巴以长达数十年的武装冲突。为了保护家园,巴勒斯坦人争相做人体炸弹,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对抗犹太入侵者。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 认为本民族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必须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这使得双方的武装冲突无休无止。 

文化古迹 

公元前十一世纪,希伯来首领大卫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以色列王国,而把耶路撒冷建成一座都城的人是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他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立起大量的城市建筑。遵照大卫王的遗愿,他在犹地亚山上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圣殿,成为犹太人敬拜上帝的神圣场所,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就放在圣殿里面的圣堂内,殿内全部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金碧辉煌。这座所罗门王圣殿的完工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中心的神圣地位。

然而这座圣殿是否存在充满了争议。据说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将所罗门圣殿付之一炬,更多的人涌入了这座城市。此后的数百年来,犹太人不断重建着这座圣殿,但最终还是被入侵的罗马人所毁,只留下了断壁残垣。

如今,圣殿残留的遗迹就是犹太人每逢安息日常来墙下哭泣哀悼的哭墙,以此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该墙现在已成为阿克萨清真寺西院墙的一部分。现在的圣殿山 上,建有两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又名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中有一块长方形岩石,可以反映出三大宗教纠缠共生,同时 彼此又互相排斥、斗争的历史。

据犹太教记载,上帝为了考验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让他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撒向天献祭。忠诚的亚伯拉罕正要举刀杀死以撒的时候,天使出现并阻止了他,道明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并预言他的后代,就是犹太人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传说当年亚拉伯罕捆绑以撒,就是把他放在这块岩石上准备献祭。因此这块长方形的岩石在犹太教中一直被视为“圣石”。而在比犹太教晚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传说 中,这块石头则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纷纷前来朝拜,并以此为荣。但是这块“圣石”现在却存放在伊斯兰教威严的清真 寺中。据伊斯兰教传说,这块石头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脚石,至今在石头上面还留有先知当年踩下的脚印。

天地如此宽广,人们却将这块弹丸之地的归属演绎得如此复杂,这注定了耶路撒冷城难以从冲突和战争中得到片刻安宁。

苦难深重的犹太人
 

 

在西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统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因为它们都认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为始祖,亚伯拉罕是这三大宗教的先知,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 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穆斯林们相信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所有先知,包括阿凡(亚当)、努海(挪亚)、尔撒(耶稣)等等,承认属于《圣经》的《讨 拉特》、《宰甫尔》、《引支勒》为“天经”。只不过后来在7世纪出现的伊斯兰教是在前犹太教基础上进行了更新的宗教,伊斯兰教认为自己的教典是对先前一神 教的一种再肯定和去伪存真的更新。因此,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教义上,三教的冲突和互相指责使他们难以共处,再加上地缘 政治和对神址的争夺,使耶路撒冷陷入了连绵不休的战乱。

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生活在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罗马时期,犹太人由于反抗罗马的统治而惨遭残酷屠杀,死亡数百万人,最后被全部赶出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西欧当时在落后的农牧社会时期,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在封建地主的歧视下,犹太人不允许拥有土地,只能选择被人鄙视的商业经营而聊以自存。没想到天赐的历史机遇反而成就了犹太人的富甲天下。

但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犹太的资本家与那些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大批犹太人被迫流亡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 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更加不幸的是,这种反犹意识居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 族屠杀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犹太人多灾多难的命运与信仰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虽然耶稣本人也是犹太人,但基督教徒们仍然把耶稣的死归因于出卖耶稣的犹太人犹大。此后的一千多年来,对犹太人的仇恨遍布整个西方世界。

此外,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也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又一个原因。而伊斯兰教也反对基督教有关神的“三 一论”,认为他们是一种偶像崇拜,因此也受到基督教的敌视。在宗教上的分歧必然使三教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对立,而犹太人与穆斯林争夺宗教圣地显然又成为了难 以梳理清楚的矛盾爆发点。

这些矛盾决定了犹太人千百年来不断地受到其他族群和宗教群体的压迫,始终无家可归,在世界各地游荡。犹太人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他们却以 其聪明才智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4年间,共有167名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占诺贝尔奖总获奖人数的 22%,这在世界各个族群之中是绝无仅有的。在科学、文学、哲学等领域,犹太人为世界作出的贡献更是首屈一指。著名的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控制论之父 维纳、数学家佩雷尔曼、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巴拉尼、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文学巨匠海涅、普鲁斯特、卡夫卡、茨威格;哲学家马克思、胡塞尔、斯宾诺 莎,社会学家韦伯等人都是犹太人。而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垄断财阀摩根等人也都是堪称扼制整个世界经济命脉的商业巨擘。

然而,直到1896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 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并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在英国外长贝尔福的支持下,英国将 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但以色列刚建 国,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就向以色列宣战,以色列开始了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巴以双方才划了一条暂时的边界。从此以后,此地区冲突不 断,一直延续到今天。

苦难选择了犹太人,犹太人虽然有过人的聪明才智却仍然难以逃脱历史的宿命。种族观念和信仰冲突不但使犹太人成为了牺牲品,巴勒斯坦人也同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如何解决这种难题,除了隔离墙外,只能依靠神的降临了。

在西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统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因为它们都认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为始祖,亚伯拉罕是这三大宗教的先知,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 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穆斯林们相信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所有先知,因此,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也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又一个原因。而伊斯兰教也反对基督教有关神的“三一论”,认为他们是一种偶像崇拜,因此伊斯兰教也受到基督教的敌视。(来源:生活元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