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长假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仿佛是一只饿久了的猫,面对从天而降的一堆鱼,幸福得无所适从。可是,每年都会从天而降一次后,它也学乖了:必然会有无数只猫摩肩接踵抢食,抢先安排好出行计划。
来一场既经济又环保的荧幕旅行吧。喜欢看台湾文艺片的朋友,从华数推荐的几部好片子中寻找重要的景点,等着长假去按图索骥吧。
光影旅行,正式起航。
《艋舺》:台北万华 曾经的江湖
电影《艋舺》是近十年来最让台湾人自豪的一部。导演钮承泽生来痞气,因此这部台式黑帮片也真实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纷乱繁华的台北社会。
还记得那个长镜头吗?为了和后壁厝的人争地盘,和尚、蚊子、志龙他们在一条狭窄杂乱的巷子中突围,那儿就是剥皮竂(今康定路173巷)。12月这里被拆除。然而得益于《艋舺》的拍摄,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剥皮竂。
如今,这里归属台北万华区,与艋舺紧邻的西门町是最具年轻活力的时尚潮流之地。剥皮寮附近,龙山寺袅袅不绝的香火,西园路上满街的佛具店、古玩店,西昌街青草巷中数十家老字号草药店……
影片中赵又廷扮演的蚊子与妓女小凝的感情戏发生在华西街“宝斗里”,1997年台湾废除公娼,红灯区逐渐没落。后来这里再度兴起是因为岛内第一 个观光夜市——华西街夜市的设立。影片中蚊子被众兄弟恶作剧去其他帮派的地盘买鱿鱼羹遭遇追杀正是在这里。华西街夜市上卖的台湾传统小吃,基本上都是祖祖 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切仔面、胡椒饼、全蛇宴,当然还有让蚊子险些丧命的鱿鱼羹。
《悲情城市》:九份 诗意的栖居
“窗外的星空像你嬉笑不眠/这样的午夜我坐在九份的咖啡店……望着朦胧的海岸线/是否还能回到从前……”听陈绮贞唱《九份的咖啡店》,仿佛回到了《悲情城市》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23年前的九月,《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导演侯孝贤当时找来了两大金牌编剧——吴念真和朱天文;其中吴念真就是土生土长的九份人,他的新书《这些人,那些事》讲述的大多是在家乡九份的故事。
九份,在电影里收容了太多翻涌的情绪,却始终宁静平和。九份最初只是个住着九户人家的小村。光绪年间被发现有金矿后顿时化身为繁华的“小上海”、“小香港”。
《悲情城市》讲述的已经是九份辉煌末端故事了。电影中出镜率最高的是一家小酒馆。而在它对面的“朝鲜楼”如今改名“阿妹茶楼”,曾经接待过宫崎骏,或许《千与千寻》中的某些场景正是九份给他灵感。
如今的九份又恢复了热闹,狭小的基山街被各式美食小吃占领,赖阿婆芋圆、旧道口牛肉面、红糟肉饼、红糖糕、芋仔番薯等。如今,九份虽不复悲情,却依旧诗意。台湾许多本土艺术家纷纷把工作室安在九份。去九份逛逛吧,兴许一不小心就能和某一位大师相遇。
《海角七号》:恒春 古早味的海风
2008年的夏天,有一部《海角七号》(点播路径:电影——文艺)红透了两岸三地。一时间,我们都知道了台南的海边有个迷人的小镇叫恒春。恒 春,多美好的字眼;的确,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永远是春天。如今很多到台南的人,除了看垦丁大街的比基尼美女以外,又多了个任务——到恒春找阿嘉的家。
《海角七号》的火爆也带动了恒春旅游业的发展,电影中的诸多场景都成了来恒春旅游的游客手中地图上的标注点。由范逸臣扮演的男主角阿嘉在影片中住的民居恒春镇光明路90号,原本只是一户普通人家,但电影红了之后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来参观,最后屋主索性将之改成民宿。
电影中有个场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阿嘉坐在海边发呆,心中想着自己和友子的未来;这里还是阿嘉和友子的定情地——恒春西侧海岸小村落万里桐。
恒春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着古味的地方,似乎破旧的街道上随时会出现个老阿妈,喊你进家去吃茶。而淡淡的海风吹过,海滩上的五颜六色又告诉你,青春从来都不曾远离。到垦丁大街上买一瓶马拉桑米酒,去海边走走,肯定会有一支乐队在歌唱……
还有这些:
《一页台北》: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台北市浦城街的“ZABU”创意集市。
《不能说的秘密》:淡水镇淡江中学、真理大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点播路径:电影——文艺):彰化县精诚中学楼顶
《饮食男女》:台北市圆山大饭店
《向左走,向右走》:台北市阳明山北投公园
《盛夏光年》:花莲新城乡新城照相馆
《鸡排英雄》(点播路径:电影——喜剧):台中市一中校园对面夜市
《九降风》:新竹市竹东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