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湘西凤凰攻略凤凰贴士正文

最容易被忽略的活史书:南长城



 

苗疆边墙

从苗王城前往湘西的凤凰城,其间不过39公里,必得经过南长城,现路边修复了一段供人参观。南长城始建于明,完成于清,它起自凤凰县亭子关,延伸至吉首市喜鹊营,全长190 余公里。从外观看,这段“苗疆边墙”与北方长城一样,随山势逶迤,碉楼城堡巍立。但据专家实地考察,真正的南长城高不过3米,顶宽不过1米,石块大小也只及八达岭一带明长城的七分之一,称它是“微缩的长城”实不为过。似乎北方的长城用于抵御身材高大的游牧民族便需高大,而南长城是对付相对矮小的苗民,因此缩小了些许尺寸。

其实,当年南长城见到的刀光剑影,远多于北方长城。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493年中,苗疆共发生大小战事62起,战争累计历时98年,约占这段历史的五分之一。漫长岁月中,明清统治者在南长城沿途每隔三五里便设立边关、营盘和哨卡,陈兵上万,实施“苗不出境,汉不入峒”,想用这种壁垒政策,把化内的“熟苗”与化外的“生苗”隔绝开来,可偏偏事与愿违,未能避免十年一小乱,三十年一大乱的灾祸。一遇政权更替,城墙就被人们推倒拆毁,只留下残垣断壁对天长叹。

南长城是一部史书,容易撩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苗族远古时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其后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人又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后由此分迁到西南各地。到了隋朝,腊耳山一带的苗族已成为强大的群体,唐宋时期更形成了部落联盟。然而,从明朝开始,统治者以防“苗叛”为由,向苗族地区调兵遣将,派苛捐杂税,遇天灾人祸也不予减免。致使民不聊生,苗人才不得不一次次举行起义,争夺生存的权利。至此统治者不仅不思改弦易张,反而强守硬攻,民族矛盾日趋激烈。为了消除难以弥平的症结,湘西御苗边墙便应运而生。不过,这道人为的障碍,最终也没能堵住苗汉之间的民族融合与经贸文化往来,反而成为一段曲折历史的见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