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强尼已经在波尔图的马路上施工一个星期了,他挖起一颗颗约六七立方厘米的黑白小石块,把它们堆成小山囤积在路边,复原的时候再一颗颗拼回去。图案全部了然于心,做得不紧不慢。他日复一日在波尔图的街头工作,全无倦怠:“我每天都在波尔图最鲜活的街头拼贴着葡萄牙最美的马路,还有什么工作比这更好呢?”
像强尼这样的工匠在葡萄牙还有很多,也许,全世界再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民族,疯魔般地用手工打造自己的家园和城邦。
无论是墙上的瓷砖还是脚下的地砖,它们都可以代表葡萄牙的民族特性:不俗气、不谄媚、恰如其分。游走在瓷砖博物馆和佛隆特拉伯爵宫,那一幅幅大型瓷砖墙叫人惊绝。墙上的图案丰富细致得犹如一幅幅历史绘本,记录了葡萄牙辉煌时期的种种生活面貌,打猎、经商、宗教、航海??连人行道、马路、斑马线都是由黑白花岗石拼凑而成的。
满壁水蓝色的瓷砖,渗出了一个面朝大海的古国曾经的斑斓。
有种蓝叫“葡萄牙”
在葡萄牙语中,瓷砖来源于一个阿拉伯单词“Al-zuleique”,意思是“光滑的小石头”。早期的瓷砖画最常用黑色与白色来相互搭配。后来,艺术家为了更丰富作品,开始需要更小的碎石片,并自己切割小石头以便有更多的颜色搭配来完成一幅瓷砖画。
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东方的珍贵文物出现在了欧洲,尤其是光润柔美的硬质瓷器,更为王公贵族所珍爱。而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价值超过了黄金,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葡萄牙人达米奥欧·德·哥伊(DamiaodeGois)在1541年的记载显示,当时欧洲人以为瓷器是贝壳制成的,一件就相当于数个奴隶的价格。稀少且昂贵的瓷器还被欧洲人赋予一种超自然的魔力,比如可以验毒,当时的人相信,如果在瓷器里盛放毒药,它就会开裂。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但是,制瓷技术相当复杂,要想成功绝非易事,直到1709年才被一位从未接触过制陶业的炼金师琢磨出来。这之前,能入得眼的基本就剩葡萄牙的瓷砖画了。
从此,艺术家的调色板上多了一种以“葡萄牙”去描述的蓝。瓷砖画的矜贵在于每块瓷砖上的图案都要由人手工绘制,被复制的几率很小,基本都是订制款,有设计者浓郁的个人印记。很长一段时间,瓷砖画是上流人士身份的象征,只有权威的统治者及有钱的富人才请得起工匠、购得起材料来表现如此奢侈的艺术。装饰的瓷砖愈多,愈是地位不凡。
葡萄牙Ratton美术馆的艺术总监透露,风靡葡萄牙的蓝色主要是暗蓝,在烧制的时候用亚麻籽油或陶土区分色彩。当意大利的花饰制陶技术引进后,马赛克的质量也大大改进,意大利的新技术采用了白釉,各种色彩可以直接在后来绘上,这项重大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让瓷砖画的表达范围更加广阔与自如。并且,以摩尔风格图案为基础的华丽设计开始出现,每四块瓷砖—蓝黄绿白为一个模块进行创作。瓷砖画使用的色彩愈来愈多,金箔亦被烧制于透明的玻璃之中来使用。即使连现在的葡萄牙人都在感慨前人的富裕,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不过,现在漫步在葡萄牙,那些你感觉更为漂亮的瓷砖画更多是在从荷兰引入代夫特蓝陶以后的杰作。葡萄牙人很快采纳了它,而且在一段时期内它甚至主导了制陶业,直到18世纪中期,葡萄牙才又重新恢复了高质量的彩陶生产。
在里斯本,广场上一位正在喂鸽子的老人告诉我,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城市重建的这段时间内,瓷砖无孔不入。它们被数以万计地装饰在每个角落:教堂、私人住宅、公共建筑甚至是公园里的长凳。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大量工厂迅速建立,普通的葡萄牙人也开始大量运用瓷砖来装饰屋外屋内的墙壁。“喏,里斯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他自豪地打量着眼前的迷人城市。
被铭记永久的方式
小石头被一块块深嵌入葡萄牙并永远停留,人们用它诉说圣人和天使的故事。卡塔丽娜圣母、特蕾莎德阿维拉圣母、圣保罗的生平被记载在瓷砖镶板上。这是一个能被世人铭记永久的简单方式。
葡萄牙瓷砖画最早承袭摩尔人的形式,著名的阿兹雷荷(Azulejo)磁砖画由阿拉伯传入葡萄牙。Azulejos在15世纪指的是干燥的串瓦片,塞维利亚国王Manuel于1503年在一次参观后,蹦出了创意的火花。他让人给瓦片上了釉色,并用各种几何图案进行装饰,随后贴在墙上和地上。这些丰富的线条和颜色,让摩尔人有效化解了“对空旷空间的恐惧”。随着瓷砖画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当陶瓷工人最终在葡萄牙建立车间之后,这些在瓦片上绘画的技艺迅速让他们从农民工跻身为艺术家,并且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葡萄牙显贵的皇宫、教堂,进行大手笔的装饰。
不能不提的是16世纪早期的瓷砖画大师MarcalldeMatos,关于他的资料和作品,如今只能在里斯本国家博物馆里寻得只言片语。得益于家学渊源,他的侄子FranciscodeMatos,创新引入意大利多彩流畅的绘画技法,让原本刻板的瓷砖画变得生动和更富装饰性,从图案上升为画面。航海时代的辉煌和战争历史也在很多地方用这种彩色瓷砖画记录下来:贵族宅邸大门口的迎宾人物像、仆人、战士、贵妇、国王与荣耀、战争与庆典,真实地记录了事件,也创造了拥有强烈动态感的环境艺术。在参观葡萄牙的古堡、走过大街小巷时,看这些画,就像在读葡萄牙曾经辉煌过的历史。
17 世纪后,瓷砖画开始重视边界感的存在,更容易以独立作品形式呈现。随着瓷砖画在西班牙、荷兰辗转交融,蓝白为主色调的瓷砖画成为时尚的统治,风行欧洲。在波尔图第一次听到华人把蓝色瓷砖画叫做青花时,我愣了一下。仔细一看,跟我们的青花瓷确实形似,不过伊比利亚半岛上,蓝白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和韵味。中国的青花是水墨风格的,清雅飘逸,波尔图的蓝色瓷砖画是油画风格的,浓墨重彩。巨大的壁画扑面而来,浓烈奔放,气场十足。
随着风格的多样与技术的成熟,瓷砖画迎来了黄金时代,教会、修道院、宫殿、民居内部和外部全部使用瓷砖画装贴,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相继流行。到1885年,更要提提大名鼎鼎的拉斐尔,这位文艺复兴的旗手人物对瓷砖画情有独钟。这位天才不仅建造了陶瓷工厂,还自己设计了很多瓦器。拉斐尔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他的各种想象,从板材到图案到工艺,都能看到他的独具匠心,所以他留下的只能是不宜普及的艺术品。
19 世纪上半叶,从巴西来的1840名移民在葡萄牙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始了瓷砖画的工业化生产。问题随之产生,流水线造成了瓷砖画的简单、重复、缺乏风格。解决办法是Manuel和Luis提出的,他们申请手绘瓷砖画,将富有故事性的花瓶、绿树、人物广泛植入瓷砖,把葡萄牙人崇尚的浪漫、美好、富含寓意重新贴满大街小巷。他们坚守瓷砖画与公共空间的结合,玛利亚·盖尔将它用于里斯本的输水管道,茹里奥·勒森德将它用在了波尔图的唐·路易斯大桥,这两位艺术家的使用,使城市的大空间变得更加富有生气。如今,瓷砖已经发展得很普遍了,一般民宅及公共建筑的地板、墙面都用它来装饰。由于瓷砖其单颗的单位面积小,色彩种类繁多,具有无穷的组合方式,它能将设计师的造型和设计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情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气质。
地下陶瓷美术馆
看冷冰冰的现代交通工具如何温暖起来,看千篇一律的现代都市如何出彩,看葡萄牙人民如何宠爱艺术?请到里斯本地铁站,你将徜徉于瓷砖的世界并陶醉于这种艺术。
虽然历史不久、规模不大,但里斯本地铁的公共艺术却有精彩的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作品,间或有陶艺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的领域里享有极高声誉。
我的葡萄牙向导Luíza像转魔方一样向我普及地铁知识。“看一看,绿、黄、红、蓝,你最喜欢哪一个?”我在红和蓝之间犹豫地选了红,生怕错过其他精彩。 Luíza最后才告诉我,其实四种颜色的线路彼此交错相通。当然,任何一次行程都将是20世纪瓷砖画的历史行程。“你最喜欢哪个地铁站?”Luíza问我,“很多,很多。”我捏着地图如数家珍,Luíza却若有所思,她指着地图,哪里是她跟男友向左走向右走的分手车站、哪里是她忘记买票被罚了款的,哪里是她的Ricardo叔叔贴壁画的地方??
能穿插在这样的艺术品里上演喜怒哀乐,该是多么奢侈的事。
奥兰德(Oriente)站台墙面上那些色彩鲜艳的由一块块小瓷砖拼贴而成的大型壁画群,每幅壁画都有一百多平方米,表达的主题是海洋;写实、抽象、虚构、魔幻。那描绘海洋里自由自在遨游鱼儿的场面,那歌颂城市日新月异的装饰画面,扑面而来,让你忽略了它的工艺和拼接。
CampoPequeno 车站,则能让人见识到地中海式陶艺技术烧制的葡萄牙原著民立体雕塑作品;在Saldanha车站,不赶时间的乘客可以像我一样细心浏览一幅幅遵循古法彩绘烧制的瓷砖,它们形象地叙述了葡萄牙民间故事的阿兹雷荷瓷砖艺术;到了Picoas车站,则可欣赏色彩对比鲜艳、以非洲黑人为主题的现代马赛克壁画艺术;而在Rato车站,甚至可以看到阿兹雷荷瓷砖艺术家们复制呈现的,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女性抽象画家维拉·达·席尔瓦的几件精彩画作?
装饰里斯本地铁站的想法浮出水面是在50年代,主要想减轻在地底下的震荡感。用马赛克装饰地铁站的想法被选中,人们都觉得这是完美的艺术传统与生活的惊艳结合。设计师盖尔·得·阿玛拉和造型艺术师玛利亚·盖尔,当时为这些公共空间确定了装饰形式,并在以后成为放之葡萄牙皆准的范例。地铁站再次崭露头角是在 90年代。为了使它更有生气,重新任命的设计师和艺术造型师加入更多的艺术语言来提升地铁的视觉效果。流动的地铁列车载着旅客穿越时间的长廊,在陶瓷艺术的隧道尽情赞叹。
就像第一次进水族馆的兴奋儿童,给大人的童话,也能这样美妙。离别前,Luíza送给我一块绘有Caravela帆船的瓷砖画,这种帆船是葡萄牙航海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探险工具,是这个国家的骄傲和象征,上面有一行小小的字,翻译过来则是—你的恨,你的风暴,以及你的爱,你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