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西藏正文

亲近阿里 探秘世界屋脊的屋脊



札达的星空。

阿里,西藏的西北部,面积 3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不带任何夸张地说,这片土地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处于“世界屋脊”的高处,曾经有人给阿里的旅游宣传词出了个点 子:“世界屋脊的屋脊”。区贵宾想了想,觉得这个点子不好,“世界屋脊”就够吓人的了,“世界屋脊的屋脊”,谁还敢来啊。





正在维修的古格王朝遗址。

在探访阿里的描述中,这是一片不容易亲近的区域。关于路上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说是在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政府想向古格所在的地区收税,派了一名藏兵前往观察,藏兵走了 一些日子就返回去,“再不能往前走了,那里的天和地已经连在一起了,我的叉子枪划着天空嘁里喀啦地响”。官兵一听,不得了了,真到天边了,于是停止收税。

即使在之前,从拉萨到阿里1450公里的路,道路状况恶劣,开个四五天是正常的事情;219国道(新藏公路)布满了辛酸的故事。直到2010 年底,这种情况才得到改观,219国道(新藏公路)阿里首府狮泉河至日喀则拉孜路段贯通,阿里也有了到拉萨的航班,但是阿里的神秘性并未因地理屏障解除而 减弱,空气稀薄、高原反应等依然是阻挡人们前来的畏途,最后阿里的宣传语定为: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札达是一个被土林环绕的地方。

在阿里,对精神标志冈仁波齐的崇 拜,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围绕它虔诚旋转,印度教、耆那教、苯教和佛教都奉它为世界中心,它也是诸多生命河流的源泉所在;这片西部高原上诞生过象雄、古格这 样的古文明,不同于西藏腹地的古文明,甚至在强盛时辐射整个青藏高原……从拉孜一路往西,越来越荒芜,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连绵起伏的沙山,没有一棵树, 偶尔有云朵投下的巨大阴影才能勾勒出天地的轮廓,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尽头……

土地深处从不缺乏生命光顾





“你有没有发现,一路上没有看到一棵树?”援藏干部王斌一来阿里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前往阿里深处的长路上,地貌也经常起伏变化,车窗外一侧偶尔有草甸、湖泊、羊群掠过,另一侧永远是一座高山般的沙丘连着一座,在山脚下有星星点点的沙棘。

路上一棵树都没有,但是土地的深处,从来都不缺乏生命的光顾。





阿里的一家人。

日土 荒芜的彩色

80年代初,还没有成为画家的韩新刚到阿里:“世界开始完全不同,从荒芜变成彩色,连土地都有很重很沉的色彩,紫色、绿色、,色彩的饱和度极高。云因为颜色深,反差大,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而不是浮云。”

219国道的塑胶“警察”

从叶城到阿里,新藏公路219国道上有一个班公错,来往车辆都要经过这蔚蓝如海的湖泊,棕头鸥正在水边漫步,将视线延长到和班公错连接的草场,还有白马低头吃草。

新藏公路日土段正在修路,巨大的灰尘和嘈杂声也没有过分干扰棕头鸥的兴致。但是,糟糕的路况令司机师傅无心欣赏美景。

和阿里地区很多道路关卡一样,路边站立着很多的塑胶“警察”,外国人何伟在《寻路中国》里就用了一张做封面。在219国道上,有的站岗“警察”身上缠满 了哈达,路上的人祝福自己平安到达。对很多司机来说,这条路艰险遍布,一把辛酸。我们的司机师傅常年来往于这条路,如今他在新疆买了房子,却梦想能在成都 安度晚年。

阿里的物质供给大都是依赖于叶城,因此219国道几乎可以说是阿里的一条生命供给线。日土段的219国道正在改造维修,前两年沿着班公湖岸边修的,可是这几年班公错的水面每年都在上涨。这一次修路,决定绕到班公错的上面。





来自敦煌的技师在修复古格壁画。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

班公错是日土县与克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性湖泊,那边是咸水湖,中国境内为淡水湖。23岁的索朗白玛从西藏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日土县工作,经常给游客讲解班 公错。“冬天,班公错湖面上结冰了,人都可以在上面走。”两国边境形势缓和的时候,也经常有边境的贸易,“还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传统。”

至于班公错旅游,索朗白玛说,“没有什么真正的游客,大都是公费旅游或者自驾车跑新藏公路的人,但是他们觉得300块钱的船票好贵。”游客来此都会带一袋馒头,喂水鸟。“现在鸟儿知道人不会伤害它,都不怕人了。”

“全球气候变暖,周边的雪山在融化,所以班公错的水也在涨。”索朗白玛很担心“若一直涨上去,鸟岛就会淹没,那些候鸟就会飞走。”鸟岛指的是班公错里面的一个岛,岛上的泥土混合着石灰岩,棕头鸥喜欢来这里产卵孵化,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

虽然班公错波光闪烁,鸟儿蹁跹,但周围的山谷寸草不生。其实,7月份本应是阿里的雨季,但今年几个月就下一场雨,“好干啊,什么都不长,干得真让人难过。”

这个时候,索朗白玛就会觉得家乡的拉萨河谷要丰沛很多,拉萨河谷两岸有倒垂的柳树。从日土到拉萨,也是219国道,“现在的路好多了,如果我坐今天下午两点的班车,不停地开,明天夜里就应该到家了。”

札达 黄土嶙峋的一片“汪洋”

“你看,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面是冈底斯山脉,土林夹在中间,札达县城在土林的中间,象泉河从札达穿过,不知道多少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札达县旅游局局长晋美说。站在土林悬崖处,身影投射在对面土林,拉得很长,最后完全消融于土黄色嶙峋崎岖的汪洋一片中。

土林里的古格王朝

现在对土林形成的推测是,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雕琢出这副景象。傍晚时分,疾风驰过,吹得人生疼,弥漫的黄沙里,土林地貌和遥远的蓝天雪山叠印在一起,宛如“海市蜃楼”。

清晨时分,在土林中穿梭,光一点点透过来,金色的古格王朝遗址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曾经存在700年的古格王朝,建立在土林环绕的札达盆地中央。晋美解释 说,这里曾经是繁忙的通道,黄金、盐巴、麝香都从这里经过去远方。从札达沿着象泉河向南越过喜马拉雅山,是印度、尼泊尔;向北越过昆仑山是新疆;西部紧邻 克什米尔地区;东部连接着西藏本土的后藏谷地和羌塘草原,这里曾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中心地带。

古格王朝遗址门口的石碑上写着:1961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和故宫同一年列入文保名单。这里山上的岩土多是盐碱土,比石头还要坚硬,但在时间的侵蚀里,山墙风化破损得厉害,特别是遍布山体的洞穴,像是窑洞,又像是蜂巢。





219国道塑胶警察身上的哈达祝福路人。

中午下去,就没勇气上来

古格王朝遗址中最著名的是壁画,而且保存相对完整,风格和西藏腹地完全不同,晋美解释说,这些壁画有很浓厚的印度克什米尔风格。你看那些壁画里的女性角 色,腰肢纤细、身体丰满,顾盼流离。最珍贵的壁画是一系列反映古格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场景,被称为古格的“清明上河图”。





班公错波光闪烁,鸟儿蹁跹,但周围的山谷寸草不生。

对古格王朝遗址的加固和修复,这些年都在进行中。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有人从下往上背土,一些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一天能够拿到70块。加固采用的是西藏特 有的建筑形式“打阿尕”,据说最好的阿尕土来自山南,阿尕土有秘方,要用到榆树皮、酥油等传统材料,再用传统藏族工艺,传统的“打阿尕”是一边打夯一边唱 歌,在蓝天白云下,充满劳动的喜悦。这样打好的地面摸上去和石头一样坚固顺滑,闪闪发亮。

爬到古格最高处,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壁画的修复工作,“修复不是在其基础上重绘,一定保留原来的样子。”乔兆广常年在各处寺庙进行壁画修复工 作,他认为古格的壁画“是真正厉害,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原料和工艺了”。在高处修复壁画也是寂寞辽阔的工作,“中午如果下去,就没有勇气上来了。”





狮泉河镇山坡上的大字是用白石砌成的。

古格遗址前,一群身着盛装的女子牵手交臂,踏歌起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格旋舞,明亮欢快的歌就和她们的服饰、表情一样多彩绚丽。

雪山围绕的普兰





印度人、尼泊尔人也经常会在玛旁雍错岸边沐浴、举行仪式等。





普兰的科迦寺。

从拉孜到普兰,伴着星辰出发,又头顶星光 抵达。终于到了河谷中央的普兰,北面有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雪山环绕的地方就是普兰。地处孔雀河谷的普兰,被认为是阿里的江南,这个比方一点都不 恰当。普兰县城唯一一条主干道两侧稀疏的柳树就能够说明问题,这些树木是在1976年种植成功后到了现在的规模。





当地照明多靠地上的太阳能板,“晒一天够一晚上用”。

不同宗教共同的神山

在最后一缕阳光落山之前,远远看到了冈仁波齐的全貌,终年不化的山顶,一侧看起来有阶梯一直向上,有人将它看做天柱或者地钉,所有的赞美和想象都倾注于这座神山。

每年都有不少来神山朝圣的官方香客团。普兰县宣传部阮女士说,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内地客人中以成功的企业家老板最多。但是印度人是这里最有传统 的香客,他们从强拉山口骑马入境,下榻在指定的普兰宾馆,需要在中国境内待十三天左右,转山一般花去三天,需要雇佣马匹和背夫,转山行为的本身也在神山脚 下的小城塔尔钦,衍生出相关的旅游产业链。而普兰旅游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官方印度香客团,阮女士说,今年的印度香客团受到了一定影响。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视冈仁波齐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叠加的神圣。对 冈仁波齐的崇拜,不仅仅因为喜马拉雅、喀喇昆仑、昆仑等几大山脉在这里打了一个结,更是因为这里孕育了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四条河,它们都是以动物的形象 命名,狮泉河(印度河上源)、象泉河(萨特累季河上源)、马泉河(雅鲁藏布江上源)和孔雀河(卡尔那利河上源)的源头……与中原“大江东去”的太平洋水系 相反,阿里的主要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多是向西、向北或向南,殊途同归,最终汇入印度洋。阮女士说,“印度人不是喜欢在恒河里沐浴吗,所以冈仁波齐对 他们太重要了,是生命的源泉。”

冈仁波齐的附近就是圣湖玛旁雍错,香客团中的印度人、尼泊尔人也经常会在玛旁雍错岸边沐浴、举行仪式等。隔着一条路,当地人称为“鬼湖”的拉昂错只是为了描述这个咸水湖边寸草不生的客观景象,当地藏民又觉得两个湖本来是联系在一起的。

阿里地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斌是援藏干部,也是西藏自治区的驻村干部,“我的村子就在鬼湖旁边,一家和另一家有的隔着几十里路。没事的时候,我就看着这天、这湖发呆。”偶尔放假休息的时候,王斌就会去普兰县城找人说话,喝酒。





普兰服饰:各种宝石结结实实全都堆砌在身上,珠帘低垂甚至看不清面孔。

手艺失传的“孔雀飞天”

普兰县另外一个著名的地标就是科迦寺,住持洛桑是个开明的人,他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尼泊尔语,也不拒绝任何被要求的镜头。现在科迦寺也开展了旅游业 务,例如环游玛旁雍错,油钱700元,租车费五千到六千元。寺庙大门右手边的一间小屋开辟成旅游商店,商品包括一些唐卡的复印品、开了光的佛珠佛像、金属 器皿等等。有了经济来源的寺庙不时会拿出钱来资助穷人,帮助村委会购买一些发电的柴油等。

科迦寺所在的科迦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对于这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子来说,“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健全”,有公益基金会设立的医务所,阿里地区境内其他村落很难达到这种条件。

普兰县副县长才旺是驻村干部,“来科迦村参观的人比较多,除了这里有科迦寺之外,文化特色比较突出。”才旺指的是普兰的特色服饰,绝对沉重繁复,平日早 没人穿,现在科迦村还保存完好的只有7套,唯一穿着的目的就是展示给游客。科迦服饰极为丰富,一串串珊瑚、玛瑙、绿松石挂在脖子上,镶着各种绚烂宝石的披 挂件结结实实全都堆砌在身上,头饰的珠帘低垂甚至看不清面孔。一个小卓玛说,这服饰叫做“孔雀飞天”,和普兰的母亲河孔雀河有关。

如此隆重的服饰来自于家族传统,“以往只有贵族才能够积蓄下这样的服饰,现在我们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手艺失传了,做服饰头饰的原料也很难找到。”才旺说。穿戴这样的服饰非常麻烦,所以一般向游客演绎一次,每个姑娘都会得到200元的报酬。

■ 边境线

普兰是个边境县,距离县城约25公里的地方就是斜尔瓦边境口岸:中国、尼泊尔交界处。孔雀河从斜尔瓦边防站穿过,河床上一条仅能两人并行的铁索桥,对岸 就是尼泊尔边境的雨萨村。这条狭窄通道承载了整个普兰边贸的出入境货运任务。除了官方组织的印度香客团从强拉山口进入外,第三国的游客只能从斜尔瓦进入。 边境处还有一个简陋的停机坪,偶尔有一些乘坐直升机的欧美游客,会选择从这个通道进入普兰。两国边民可以在边境线两侧各30公里范围内自由往来。跨国婚姻 在这里也不罕见,因为两地边民的语言和生活习惯都相近。驻守在斜尔瓦边境的扎西说,对面的尼泊尔警察也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你好,谢谢,再见”。两岸边 民放牧也能够共享一片草场,有人说,那边的草好呢,尼泊尔那边海拔较低,牧草油绿绿的。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