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旧相信,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时光,是永垂不朽的。
城市里的“自由”是一种隐性商品。
我要讲述的每个故事
都是时间与城市的故事
有多远就走多远,是黑暗来临之前,我渴望去完成的一个梦。
深夜,又将《布拉格之恋》翻出来重温了一遍,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欧洲风格电影。故事改编自我所热爱的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当电影和文学结合在一起,他们完成了对虚构最强大的想象。
早有评论家指出: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可以视作四种乐器:托马斯——第一小提琴,特丽莎——第二小提琴,萨宾娜——中提琴,弗兰茨——大提琴。四种乐器交替出现,相互呼应衬托,从而把作品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小说带有很浓的结构主义色彩。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不同,昆德拉的人物从不追求如交响乐乐章般的鲜明和饱满,他只把人物和事件作为一些象征符号,让他们在社会符号系统里运动,籍此来阐释思想的内涵。小说的文字既像散文又像理论随笔,但结构却采用了严谨的巴赫金所谓“复调小说”的形式。小说章节题目中“轻与重”、“灵与肉”出现两次,而且次序颠倒,对某些意念(如树脂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圆顶礼帽、托马斯的窗前凝望等)的反复出现,成为小说的基本动机和推进动力,但再现中又充满了变奏。围绕着忠贞与放荡,抵抗与服从,精神与肉体,安分与叛逆等诸多矛盾,作品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主题,最后几乎构筑了一个颇为完整的人物系统和理论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哲理小说已经背离了小说的传统定义,不再通过感性传达使读者得到心理的满足,而要求他们用理性思维去感知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得到一种思索的快感。
一直都觉得昆德拉是即轻佻又深邃的,扯远了,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布拉格这座城市吧,在古来文明中享受行走的惬意。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时间和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漫长的变更中,我们从陈旧走向崭新。世界那么大,存在着那么多的东西。
而同样,当西西里这个美丽的名字,浮现在眼前的时候,同样是与电影有关。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战争和性成了核心的话题,战争是残酷的,而在战场里的爱情同样的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贝鲁奇演绎出风流寡妇玛莲娜的疯狂、性感、受虐……她,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著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于是男人们都想得到她,女人们都想毁灭他。
仅13岁的雷纳多,青春期最初的对性的幻想和懵懂,来得那么极致、浓烈和真实。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著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著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著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我们也一样跟随着这些耀眼的光影,穿梭在西西里岛的某个小镇上。
布拉格和西西里有什么联系吗?我们绞尽脑汁地想去寻找一些答案,在以延长美好时光为前提的条件下,把那些美丽的小心情一一挖掘出来。
属于你的思奔季
游走布拉格黄昏的广场
最著名的广场是老城广场,最漂亮,最夺目的是卖水晶的店铺;最可爱的是那些卖木偶的店铺……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其最著名的广场是老城广场。老城广场的中心是扬·胡斯雕像。广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自鸣钟。布拉格这个名称来自德语,当地称它为布拉哈,意为“门槛”,其原因是伏尔塔瓦河在这里流经一个暗礁,水流湍急,酷似越过一个门槛。
最漂亮,最夺目的是卖水晶的店铺;最可爱的是那些卖木偶的店铺,而热情的店老板会教你如何操作他们。女巫造型的木偶,穿着黑麻布袍,戴着尖尖帽,骑着扫帚,本应让人感到恐怖,但这些木偶女巫却一幅倒霉相,实在滑稽。出来找到查理大桥上,这是连接古堡和旧城的一座古桥,而桥下就是湍急的伏尔塔纳河。查理大桥上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桥上游客众多,加上小贩,好不热闹。桥两端是高高的桥塔,在古时起着极其重要的守卫和防御作用。
站在桥塔的最高处,整个布拉格城尽展在你眼前了。布拉格傍晚的旧城广场热闹非凡,在路边的咖啡馆要杯咖啡,就坐在广场的角落里看着夕阳落山,设计独特的天文钟一到整点就会有耶稣十二门徒的木偶轮流出来报时,同时下方的死神还会牵动铜铃。整个过程以雄鸡的鸣叫结束。
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个精灵的城市。旧式马车载着好奇的游客穿梭在广场,马蹄撞击着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得得声;城堡的阁楼忽明忽暗闪烁的灯火,仿佛故事里的公主会随时出现在窗口;酒馆里嘈杂的音乐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声,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此时仿佛置身在中世纪的欧洲,抑或是一个童话的世界,游人会本能地忘却时间的存在,掉进了时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广场。
提着鞋,走在大街上
如果不能将新奇有趣的好东西搬回家,那我就提着鞋,走在干净的马路上,踮起脚尖,在时光里转个圈。
在布拉格,如果在街头逛上一会,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比满街的游客还要多的是无处不在的小木偶。他们形象逼真,造型可爱,让人喜爱至极。童话意境在这里俯拾皆是,难怪这里也被称为“玩偶之国”。除此,还有琳琅满目的各式手工香皂,颜色形态五花八门。如果不收敛一些,恐怕你会禁不住诱惑想要把它们全部带回家。
突然的旧时光
此行中,正好赶上了总统府的士兵换岗仪式,都说这里的士兵换岗是最具亲和力的风景,他们个个戴着黑色墨镜,衣装整齐,纯白色的手套一尘不染。说实话,我很喜欢那种自来的利落。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随意拍照,不必担心被拒绝,当他们俊朗坚毅的面庞距离我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的心居然有些微微地颤抖,以至于我激动的差点摔掉手中的相机。
布拉格的城堡区有一座名为“黄金巷”的街区,那是一条由很短的砖石铺成的街道,如果你不留意两边五颜六色的精致矮房,三五分钟就可匆匆穿过。它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后来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而得名。
这里也被称为“卡夫卡的遐想地”,络绎不绝的游人不断地进出于不足10平方米的卡夫卡故居,然后排着队的在门口照像,本来期待前往一探究竟的我忽然没了兴致。卡夫卡说过:“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是的,或许就旅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过是一场热闹。沿着黄金巷穿行,可以看到与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齐名的圣维塔大教堂和布拉格的老城广场。教堂上精美的雕刻与绘画,让人们感受着宗教文化的魅力。据说,这座教堂先后扩建过3次,王室的加冕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王冠及加冕用的权杖等也在此保留。
凡是来到布拉格的游人,总要前往老城广场观赏这座古老的钟楼,路经钟楼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来校对自己的手表。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便自动打开,钟声齐鸣,12个圣像如走马灯似的一一在窗口出现,向人们鞠躬。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是15世纪中期由一位钳工用锤子、钳子、锉刀等工具制造的,至今走时准确,成为供人们观赏的一件珍品。
广场边上悠闲的马车和观光车司机的守候与那些匆忙的步履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坐在广场的咖啡店里,透过喝空了的玻璃杯很幸运地欣赏到了一对恋人在那里拍婚纱照,能够在布拉格广场做回新娘应该是很多女孩子的心之所向吧。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感到了婚姻的幸福,脑海中浮现出爱情的浪漫,还有关于未来的遐想。
布拉格还有一处最著名的景点:建于1357年的查理大桥。那是一座建于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大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在桥上可以观赏到艺术家的表演,一些手工艺创作,以及表现查理大桥的水彩画。那里已经成为布拉格艺术的展示场所。
教堂,借以接近神的所在
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已经被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雕像大部分换成复制品,据说只要哪个人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他一生的幸福,桥上铜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发亮。
忍不住也会试试手气,傻到相信那个美丽的传说。桥上右侧的第8尊是圣约翰雕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我至诚亲近,希望在生活里可以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走在查理大桥上,我们还看到一对相恋的鸽子,它们用爱诠释了这座城市,彻底为布拉格之恋涂上了最美的色彩。
离开布拉格时已近黄昏,穿城而过的伏尔塔瓦河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也是捷克最大最长的河流,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透彻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很多到过那里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如果没有这条河的存在,布拉格就像是没有了灵魂……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在伏尔塔瓦河上不愿离去的飞鸟,期待着每一个雨浥清晨。
西西里有多少美丽的传说
像一个西西里的混混一样在这片偏远的土地上混上几天!
西西里,这座意大利南方的地中海岛屿,拥有的不仅是阳光与海的魔幻,在时光中浸泡的城镇……在经历战争的创伤与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之后,它不再孤独地停留于人们的想象之中,那些在时光中沉淀的痕迹体现在被风雕刻过的墙砖上,在夜晚空荡的街上,与它飘忽不定的主人一起营造着梦境般的现实。
葡萄酒的传奇
你知道,我的西西里可以是微醺的,却不能是酩酊的。
路上,乌云催动着绿色的山冈和黑色的岩石,车窗外就是被风扯落的云絮。空旷的土地上让人心胸中充满了浪漫的英雄主义,玻璃上倏忽滑落的水珠如同看一幅古代远征军的路线图,那些一生只为一件事的士兵们,从广袤的西西里集结、出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归程。西西里内陆贯穿着山脉,火山的活跃使得这里的地表没有欧洲内陆的精致,典型的形态是绿色草坡上散落着黑色的巨石。在传统农业上,西西里或许可以说是粗犷的,但西西里并不贫瘠,作为地中海周边文明交媾的婚房,西西里有自己赖以生存的方式和天地造物的资源,只是岁月让它饱经沧桑,艳丽的外表被添加了一层哀恸的色彩,西西里的美丽似乎也只能是一种传说。
西西里乡间翠翠的绿意和酒庄里葡萄酒的深红把原本以为苍白的西西里乡村渲染得如水彩画一样赏心悦目。Donnafugata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逃跑的女人”,我并不是要向你讲述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葡萄酒的传奇。Donnafugata 诞生于一个西西里家族,这个家族被认为是该地区葡萄酒酿造业的杰出典范,有着150年的特级葡萄酒酿造经验。Giacomo Rallo 和他的妻子Gabriella 在1983年投放了一个新的品牌:Donnafugata。他们的冒险使得这个家族从生产传统的西西里马沙拉白葡萄酒和仅在西西里岛西部拥有葡萄园,迅速发展至整个Pantelleria 岛。
Donnafugata是西西里正在大有作为的葡萄酒业的代表,它源于一部小说。哈普斯堡皇后也就是波旁王朝费迪南德四世的夫人Maria Carolina曾经在拿破仑一世军队到来时为逃避那不勒斯法庭的审判来到小说中描写到的古堡避难。
这一事件激发了关于这个女人头部肖像的灵感,她的头发随风飞舞的肖像如今出现在每一瓶Donnafugata葡萄酒的酒瓶上。现在,每年有6000人到访 Donnafugata酒庄,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和我一样在品酒室内听着爵士乐品酒,不同的音乐配备不同口味的红酒,在Jose Rallo(Giacomo Rallo精明强干的女儿)的演唱和解说中体会这一杯是少女的清醇还是妇人的浓烈。好听的爵士乐配上佳的葡萄酒,这一创新吸引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Donnafugata历史悠久的家族酒窖成为一个音乐的舞台。
在西西里的日子里,除了短暂的城市观光,大部分时间用在贯穿西西里岛的路上和参观酒庄、工厂和考古遗迹上。
我已经不记得总共去过多少家酒庄,残存的印象好像是每天总有一顿饭要驱车1个多小时去找酒庄,到后来,我对酒庄又爱又恨,爱的是去了总有美酒佳肴,恨的是往返周折,总要浪费很多路上的时间。
莫迪卡
白云苍狗,风使劲地吹着,西西里绿色的草坡和嶙峋的山石从脚底下一直铺到云端……公元前100年,古罗马人占领并摧毁了这个城市。在这些遗址充当讲解员的人一律被冠以“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很客观地讲解整个城邦的结构和所做的推测,其中也包括了说明是美国的考古学家贵宾发掘了这个遗址。这个遗址给人的感觉是,古希腊人的公众意识很强,有财力时总是先修建公共设施,比如剧场和澡堂,自己的家却很简单,这和我们现代人自顾自的意识多么不同。而古罗马人的奢华和占领者的优越感则在皮亚扎-阿尔梅里纳 (Piazza Armerina)贵族别墅的马赛克地板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旅游者而言,东南部是西西里岛的精华,西西里之行走到这里开始进入高潮。在历史的浸泡和地中海阳光的照耀下,在伊比利(Iblean)高原的南部山脊上,莫迪卡(Modica)、拉古萨(Ragusa)和希克利(Scicli)这三座城市看上去仍然是依托岩石堆砌而成的人类居所,顽强地拒绝着四周山谷和平原的侵入。尽管现代文明经常妨碍建筑和这些城市的一些历史中心的和谐,他们依然是晚巴洛克风格的典范,从而使得东南西西里区别于西西里岛内的其他地方。
任何有机会到过莫迪卡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留有美好的记忆。历史上,它曾经被罗马人统治,后来又被阿拉伯人征服,最后被诺曼人拯救。直到19世纪,莫迪卡一直是该省的首府。1693年的大地震使得很多城市居民迁出。石灰岩从附近的山谷中大量采掘,被能工巧匠用于后巴洛克风格的城市重建。当地人强烈的复兴渴望被转化为现实:纪念碑、广场、楼梯和以峡谷为细腻背景的教堂塔楼,广泛分布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飞檐,其中尤以献给圣·乔治(San Giorgio)的、位于拉古萨和莫迪卡的两座大教堂的飞檐最为漂亮。石头被变成生动的雕刻品,大地震的悲伤变成光线的明暗闪烁。
对莫迪卡的美好记忆还有一半属于巧克力,这里的传统手工冷制巧克力非常有名,巧克力在这里是像面包一样的日常食物——而非休闲糖果,每年春天莫迪卡都会举行盛大的巧克力节。注意到一个细节,城中道路旁的公共地图中,街道的颜色被绘成深褐色,如同抹上了浓郁的莫迪卡巧克力。
拉古萨是一个站立在峡谷峭壁上的城市。落日后给我的感觉像是新疆喀什的老城,但比喀什老城更加立体。拉古萨拥有18世纪的与众不同的风格建筑,这些建筑使得伊比利地区的巴洛克建筑独一无二,赢得了“另类巴洛克”的美誉。
神庙谷
西西里人生活在历史里。我看到的西西里建筑是老旧的,西西里人有浓重的博物馆情结,就连晚上看的演出也清一色的是历史剧……
阿格里真托(Agrigento)是我期待已久的地方,号称有“希腊之外最壮观的神庙群”,这里的考古遗址地区在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著名的阿格里真托神庙谷(Valle dei Templ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1年,这里的希腊城市(当时名叫阿克拉迦斯)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7到9世纪的基督教时代才结束,幸存的居民迁移到城市西北方向的丘陵上。古城里保存下来的大片雄伟的建筑构成了一片巨大的艺术、历史和自然遗产——神庙谷。
在神庙谷,自然环境与雄伟的庙宇、迷宫一样的公墓及地下构造达成完美的和谐,桃树飘零的白色花瓣和草丛中盛开的黄花与残破的城墙一路相伴,但古城和罗马时代城市的大部分依然隐蔽在许多世纪形成的大片扁桃和橄榄树林的下面。
现在神庙谷中最完整的建筑是和谐神殿(Tempio della Concordia),建于公元前450~公元前440年,是西西里最大的多里亚式建筑,神殿的完整程度仅次于著名的雅典帕特农神殿,它也成为阿格里真托的象征。神殿正面的6根立柱和侧面的34 根立柱完整无缺,作为多里亚建筑的辉煌典范,它因在6世纪时被改建为基督教堂而幸免被毁。不过,神庙谷里的全部9座神庙,能看出轮廓的,恐怕不超过4座。它们中的大多数几乎都和起伏的大地融为一体了。
这一古迹和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已经被众多的游客非常详细地描述,考古学家和修复工程师们也一直在持续对这里进行发掘和研究,遗憾的是,那些为数不多的能看出轮廓的建筑也被搭上了用于修复的脚手架而影响了外观,用“速度”来要求意大利人去修复和展现两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或许本身就是行不通的。不能像意大利人一样享受缓慢的生活节奏,就让我暂时停下脚步,坐在那被千年的日晒风吹而支离破碎的城墙上,放下照相机,用迟缓的眼神去眺望山坡上的绿色和远处蔚蓝的地中海。
石板路和三个教堂
巴勒莫(Palermo)是西西里的首府,我对这个城市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到达当晚的石板路和后两天看到的三个教堂。由于老城区街道狭窄,从机场接我们去酒店的大巴士只能停在相对宽敞的小广场上,接下来,我要拖着行李箱,走过一条长长的巷子。小雨初停,斑驳的石板路在昏灯的照耀下泛着青青的光泽,头上是伸出阳台晾晒的衣服和不知道矗立了几百年的石头墙壁,夜色潮湿。行李箱咯噔咯噔地跳跃过每一块方砖,恍惚中时空错乱,仿佛又回到那年江南的水乡。一辆敞着窗户,大声地放着电子音乐的小轿车缓缓驶过巷子的另一头,我兴奋起来,像个混混一样冲着车屁股大喊了一声“嗨”。对,就是这一句,让我找回了西西里,我真想像一个西西里的混混一样在这片偏远的土地上混上几天!看这个立于地中海十字路口上的岛屿,这个被历史的烈风吹遍了每一寸角落的神秘土地。
在描述巴勒莫的教堂前,我可以先说两句西西里的历史。西西里岛是意大利最大的岛屿,呈三角形状,正好位于地中海水域的正中央。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极易受外来力量的攻击,先是希腊人的入侵,希腊人使得这个海岛的城市迅速繁荣起来,很多壮丽辉煌的古建筑和精美的雕塑就在那个时候如雨后春笋般散布在西西里岛的各个角落。后来希腊衰退,西西里又先后被罗马帝国、阿拉伯人、诺曼人侵占。11世纪到12世纪期间,西西里一直被诺曼人统治着。这个地区的艺术和精神文化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升华。所以,在西西里游览古迹,常常让人忘记这里是西西里,所见所听的总是离不开希腊、阿拉伯、罗马、诺曼等字眼。西西里是个奇妙的“混搭”。
诺曼国王罗杰一定想不到,他在12世纪建造的帕拉蒂娜教堂(Palatina)会在800多年后成为巴勒莫最精彩的一处景点。这座属于他私人的小教堂体现了诺曼统治时期风行于西西里的综合建筑风格,古老的罗马圆柱支撑着它那罗马风格的内景,摩尔式的木制拱形天顶由阿拉伯风格的镶嵌图案装饰。木制天顶的装饰图案精美而复杂,反映了阿拉伯人当时的衣食住行,艺术价值类似于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巴勒莫主教堂在我到西西里的第一晚去酒店的路上就远远地看见。
白天走进主教堂才发现建筑的石材是蜜色的,它1184年动工,是一座堪称记载了诺曼历史的纪念物。18世纪,教堂内部重新装饰,但外部还保留了那风格独具的综合:大门是加泰罗尼亚风格与哥特式风格的混合,奢华的15世纪作品。对于教堂,作为无神论者的我似乎只能停留在对建筑规模和装饰细节的观察上,即使带着虔诚的心情走进去,在牧师的祷告声中神情肃穆,但终究还是和上帝有遥远的距离。
第三座教堂孟瑞尔(Monreal)是一座城堡式的庞大建筑群,和巴勒莫主教堂算是同一时期的建筑和风格,但是距离巴勒莫市区大约有1个小时的路程。
由于孟瑞尔是独处于一座山上的小镇中,脱离了城市的嘈杂和破败,尤其显得威严和耐看。庞大的花园和长长的阿拉伯式回廊都是别的教堂所没有的,外墙壁上采集于火山岩的黑色条石和它城堡式的规模也让我联想起宗教的权势和多民族的融合。
在黑帮的地盘
“长着个猪脑袋,但开枪的时候却准得像天使”,这样的人都干嘛,当然是要组黑帮。
黑手党诞生了被誉为现代黑帮始祖的费尔罗家族,就是起源于西西里岛。
“黑手党”一词最早起源于意大利,黑手被称为“Mafioso”,意思就是“Man of honour”(君子)。他们会成为黑手各处所挥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论是经济、政治他们都可以插手其中,并通过暴力来维持其权力。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西西里岛一个美丽却充满着罪恶的地方。西西里岛上有一个著名的旅游圣地,那就是小镇陶尔迷。这座小镇一面是悬崖,一面临大海,城市建筑全都建在层层山石之上,形成了一种上接青天,下临大海的独特景观。陶尔迷是一个纯靠旅游业为生的小镇,著名的火山和海滨浴场,再加上一个万人小镇就拥有的上百间旅馆,一年四季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美丽的风景和口味极佳的海鲜,是陶尔迷人的骄傲,但对于一些特殊的陶尔迷人,这里最让他们感觉到敬畏的,却是镇中最高山峰上的那座庄园这座庄园,是费尔罗家族的大本营。费尔罗家族所在的这座山峰,是远古时代一次火山暴后所形成的,现在整座山峰都是费尔罗家族的私产,家族嫡系子弟加上组织的一些外围成员,以及负责各种工作的佣人,使得生活在这座庄园中的人高达五百余人。可以说,费尔罗家族的庄园虽然位于陶尔迷,却是游离于陶尔迷之外的一个独立王国。
以西西里黑手党为原型,美籍意大利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作品《教父》,对黑帮进行了空前绝后的揭露。在他的笔下,黑手上游荡。13岁时,他经一帮“哥们儿”推荐,加入了黑手党,效忠于黑帮大佬利焦。当时的普洛文扎诺又矮又胖,沉默寡言且行动迟缓。但是,他却深得“老大”的赏识。利焦形容他“长着个猪脑袋,但开枪的时候却准得像天使”。利焦是当时科莱奥内小镇黑手党头子迈克尔的助手。几年后,欲望无边的利焦开始谋划篡权——1948年6月的一个夜晚,112发子弹像雨点一样倾泻在一辆高级轿车上,车中人身中76颗子弹,他就是迈克尔。制造这起骇人听闻谋杀案的就是黑手党“新星”普洛文扎诺和他的同伙托托•里纳。当时,普洛文扎诺仅15岁。在暗杀行动中,他负责开枪射击。经过这次成功的暗杀行动,普洛文扎诺成了利焦的得力干将。利焦的野心越来越大,又开始觊觎全西西里岛黑手党的霸主地位。但这次,他没有算计过对手,后来反遭对手的算计而被捕入狱。利焦入狱后,从狱中传出口信,让普洛文扎诺接替他的位子。但最终,这一位子被实力更胜一筹的里纳获得。心狠手辣的里纳发动了一次黑手党家族战争,清除了800多个异己,建立起了绝对的权威。到了1991年,里纳不仅已是意大利黑手党的“最高领袖”,还成了整个黑手党世界的最高代表,可以对全世界的黑手党组织发号施令。取得“至高无上”地位的里纳,居然公开向意大利政府宣战。1992年,他派人暗杀了两名反黑高级法官,从而惹怒了意政府,遭到围剿。1993年,里纳被缉捕归案。“教父”大权落入普洛文扎诺手中。
夏天开始了,我们要去哪里?
我早就说了布拉格和西西里没有联系,只是一种行走的途径而已。去到你向往的地方,以延长美好的时光,这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有多远就走多远的目的。
从年末做城市专题《西北偏北》到现在,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做这样的专题真的很头疼,我曾说出门便是江湖,江湖那么大,过客匆匆,走马观花,眼花缭乱。耳朵虚怀若谷,手指玩世不恭,哪里都不是终点,却处处都在告别,处处都是再见,无数次的再见,我们都已对再见麻木了。因为滞留在城市里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想来点轻松的,尽量显得云淡风轻点。
活在自己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还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为他们流泪,矛盾。
和往常一样
我把我生活中微弱的消息告诉你
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
阳光下的影子有些奇异
不属于自己
也不属于你
风吹起
本该被记忆的时刻
已老去
我明明满怀深情
你明明还很美丽
—梅子丫《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