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千百年来就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全世界旅游者朝圣的吉壤宝地。展开桂林市区中心地图(如下图所示),我在不经意间惊奇地发现:由北往南蜿蜒穿过桂林的漓江,竟然酷似美女脸庞的侧影,而那一座座为当地人熟知并热爱的山峰,竟错落在“漓江美人”的唇角鼻尖——漓江宛如一位美丽的仙女,在亲吻着桂林城。
你看,她鼻尖呼吸着叠彩山飘拂的桂花清香,嘴角吮吸着桃花江流溢的醉人芬芳。看!漓江与象山亲吻在了一起——那可是桂林城的城徽标志。她还俏皮地把下巴搁在南溪山上,又把虞山放在了自己的鼻尖。而伏波山——这座漂亮的山不正是她红唇上的那颗丽人痣吗!如此充满灵气与活力的自然山水组合究竟是一种造化还是巧合?我不得而知,但这种天然珍贵的神奇景致不正是对古语 “天地有大德,山水蕴真情”的完美诠释吗!
桂林市区的旅游景点很多,相对的也比较分散。目前常规的游览路线往往忽略了桂林大量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山水。我们不妨沿着漓江美丽的脸庞,去探访桂林市区的这五座名山——虞山、叠彩山、伏波山、象山和南溪山。
首先到城北的虞山。这座位于“漓江美人”鼻子顶端的虞山是桂林的圣山。上古时代的桂林山寂林莽,渺无人烟。《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沉睡中的这座石山就曾被虞舜帝南巡的脚步惊醒。先秦时期,人们有感于“尧天舜日”的圣业,就在这座清奇雅致的石山下营造了祭祀虞帝的供舍,作为中国第一座祭祀虞帝的儒家宗庙。其后陆续南迁的开元贤相张九龄、一代学宗张栻又为虞山增添了更为深厚的儒家文化色彩。虞山就其山体形貌而言并不十分的奇特突出,但却圣洁、神圣。
漓江把虞山放在自己的鼻尖上,她是在明确地告诉人们,虞山就是桂林城历史与文化的开山、鼻祖。
距离虞山不远处就是漓江鼻孔下正对着的叠彩山了。叠彩山之名缘于桂管观察使、晚唐诗人元晦的《叠彩山记》:“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身为俊爽风流的著名诗人元稹的侄子,元晦在主政桂林期间苦心孤诣地开发了这座因桂花树繁多而又被称作桂山的叠彩山,从此山上的石崖罅缝间不仅飘拂着桂花的自然天香,更散发出了淳雅的人文清气。在近代,叠彩山的石阶蹬道上更是印载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怆然身影与孙中山北伐的坚定步履。
漓江千百年来呼吸着叠彩山上弥漫着的桂花清香,看得出,她已被这座香山深深地陶醉了。
下叠彩山走过六百米的龙珠路就是著名的伏波山。这座耸立在漓江的“人中”穴位上,以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命名的峻拔山峰不应该是漓江的一颗丽人痣。伏波山就是桂林城的神穴与督位,它的进退得失直接决定了桂林城的生死存亡。马援将军西破羌人,南征交趾,最终殒命沙场。同样,历史也不会忘记1944年深秋在那场惨烈的桂林保卫战中坚守伏波山,与城共焚,全部壮烈殉国的中国军人。
沿着滨江路顺流而下,就可看到驰名天下、惟妙惟肖的象山。象山是桂林城的城徽与标志。漓江亲吻桂林城自然是与象山亲吻在一起。象在佛界中是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的尊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位于象山脚下的开元寺迎来了五次东渡扶桑均未成行的鉴真大师,这位后来成为了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的著名高僧在桂林坐坛讲经长达一年之久,随后在第六次的东渡中顺利地抵达了日本。
这座江边汲水的灵象不但润泽了自己,更滋润了天下人的心目。
最后迎接我们的就是仙风道骨的南溪山了。公元 825年唐代大诗人李渤出任桂州刺史,这位由韩愈极力推荐的名士高人独具慧眼,在桂林任职期间发掘出了位于古城南郊漓江边的这座清秀石山。漓江把下巴搁在这座仙山上来端详、亲吻桂林城,我觉得,她这样与其说是一种姿势,不如理解是漓江的一种态度。在她的眼里桂林就是世外桃源,桂林就是人间仙境!
“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相信美丽的漓江也正是因为有了在桂林城这真挚深情的一吻,才演绎出了接下来的直到阳朔一百六十余里水路上那旖旎迷人的浪漫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