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如立体抽象画般的魔幻蓝色,耳畔则清晰听到融水打在身边水坑中的叮咚声,被冰川这样萦绕身体的感觉,奇妙极了。
通常,冰川总与让人缺氧的高海拔和严寒相伴,但新西兰西海岸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f Glacier)没有这些特点——这里就仿佛是葱郁的亚热带。一场雨后,冰川脚下的同名小镇被湿润温暖的水气笼罩,路旁苍天大树和丰富的植被营造出的环境 让人感觉生机勃勃——这里是世界上罕见的雨林与冰川并存的地貌。就在我总觉得来错了地方,头顶没有冰川的时候,乌云适时地被风吹走了,抬眼可见的高处,雪 山就在夕阳下毫无征兆地露出真面目,晶莹剔透到发蓝的效果加之下方快速移动的雾气,很有打开冰箱冷冻室时,冰霜滚滚冒出的情景。
误闯私宅
我居住的度假村TeWaonui Forest Retreat就在常驻人口不足500的小镇中央,整个建筑只有六层,但占地广大地分布在一片原始森林中,窗外就是茂密的树木,各种昆虫、鸟类在不同时刻 发出各自的声音,晚上抬头可见明亮的星空。这样的居住环境,加上隔壁房间阳台上传来同行摇滚歌手的吉他声,让我再次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又来到了婆罗洲的热 带雨林音乐节。
为了驱散幻觉,我在清晨时分早早起床走出房间,打算在拜访冰川之前,先探索一下这个可爱的小镇。前一天晚上,我就看到了酒店门口整齐停放着的几辆越野自行车,这是酒店贴心地为住客免费提供的代步工具——在地广人稀的南岛西海岸,500人口的生活空间绝不是靠双脚能丈量的。
戴好头盔,跨上自行车,我又把地图看了几遍后出门。按地图所示,出门右转顺主路直行,穿过一串商店、两个小教堂、过一座桥后便能顺着为骑行和徒步者 准备的小径进山,并一直抵达冰川脚下,但好奇心驱使我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这片区域在地图上没有显示有任何景点,但看上去相当恬静宜人,一栋栋独立的单层或 二层房子沿公路两旁错落分布,我想去看看,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当地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这个晴朗的早上,冰川就“挂”在身后,阳光照耀下,它闪烁着耀眼的光泽,成了显眼的地标。此时,我背朝着冰川,沿着一条长长的下坡路飞快骑行,此 时公路上没有车,耳边听到的只有粗粝的柏油路面与橡胶轮胎摩擦的声音和呼呼风声。不远处,公路便终止了,在这片不大的区域中,有很多个没有、或者路标很小 的岔路口。
我沿着一条小路摸索着骑进去,两边是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一栋木头房子占据了路的尽头,它看上去颇有年头,木质的墙上因为潮湿而随处可见绿色的苔 藓,墙角甚至长出了蘑菇。房前一角码放整齐的松木显然是过冬用的柴火,不过此时还没有干透,老远就能闻到它散发出的浓浓木香。空地上,一辆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款式的老爷车油漆有些斑驳,看来是很久没开了。眼前的景色俨然小说或电影中30年代的乡村木屋,让人脑海中立马会浮现出,在屋里的窗前,坐着一个面对打 字机踌躇的酗酒潦倒作家……这样的环境氛围,对于一个热爱乡村居所的人显然正中下怀。我举着相机拍了好一阵子,才磨磨蹭蹭地骑上车原路返回,这时我才赫然 发现,原来在半路的地方有一个长满铁锈,不显眼并大开着的铁门,上面还有邮箱与门牌号……原来,我在不小心中误闯了私宅。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似乎并不被人太在意,界限模糊而暧昧。不过为了不和一个突然站在自家屋门前,手举双筒猎枪怒不 可遏的主人面对面,我还是更加了几分小心,在骑车的时候注意私人空间的标志,以免再次无理地误闯民宅。顺着主路另一边的小路,一个“小心骑车人”的可爱路 标后是一条地下满是腐叶的幽深小路,它从柏油逐渐过渡成了沙石,弯曲后突然又豁然开朗,蜿蜒到一片背靠着雪山的小小社区跟前——原来我已经绕回了主路,一 个多小时工夫,将小镇逛了个遍。
被冰川萦绕身体
自行车可以到冰川脚下,而直升飞机则可以飞跃并俯瞰它。不过在直升飞机上俯瞰只是接近约瑟夫冰川的小小前奏。当飞机盘旋一周,在满是冰缝的蓝色冰川 顶部上空悬停后,驾驶员便一个俯冲来到一片有雪地停机坪的空旷地带,平稳着陆,我和同机其他穿着臃肿防寒服装的同伴一起下机,开始冰川徒步。
下机的第一个动作,是蹲在地上并尽量把头压低。我们并没有遇到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这么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直升飞机飞走时的巨大冲击力。伴随着震耳的轰鸣,瞬时七八级的大风吹起地上的冰雪,俨然造成了一场小小的雪暴,好在当飞机升空后,天地瞬间恢复了平静。
刚开始在登山靴外套上冰爪,我们都有些腿脚僵硬,走路很不自然。幸好这个时候所走的路都比较容易,是角度很平缓的上坡路。而向导一边慢慢带路一边不 停解说,也逐渐缓解了这种不适。这位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专业向导来自澳大利亚,尽管这个体魄强健的家伙号称登过不少雪山,并常年在这样寒冷的气温中穿短 裤行走,但却有着少年般的腼腆。前进的时候,他忙碌地穿梭在整个队伍的中央,一会开路、一会断后。遇到要开讲时,就将人集中成一个圈,冰川的形成、增加或 融化、如何避免雪崩、识别隐形冰缝……这些看似专业的知识在他眼里似乎通通是小儿科,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解释得非常清楚明了。
上山的路在最后阶段开始增加难度,坡度加陡,偶然遇到没有路的地方,则需要手脚并用地翻越、攀爬,但每这样向上完成一次上升,回过头来的风景便会变 得更美丽一些。直到最后,路被一个冰瀑截断,这个天然冰雕被从山顶垂直而下的雪山融水冲刷得晶莹剔透,声音也格外悦耳,从某个角度去看,彩虹一直挂在那 里。
后半程是返回到停机坪,但我们并不是原路折返,而是要走一条更为刺激的路线,整个徒步中的精彩,几乎都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此时,脚下的冰爪已经完全被适应,既然已经能健步如飞,加些难度自然在情理之中。
在一处下坡处,向导将我们领到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呈螺旋状向下的冰洞处。他先是蹲下身子,手撑四周,轻盈地钻进去,靠着身体的扭动与双手的配合很 容易地下到了下一层,并在那里做好保护准备,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一个体型较大的意大利人首当其冲,不过由于不得要领而出师不利,直接被卡住,幸好摩擦 力小,他只是上下左右扭动几下,便挣脱束缚,顺利完成。我在中间进入,已经观察并总结了前面几个人的一些经验,小心地钻进、在狭小空间内施展。滑溜溜的冰 与身体裸露部分接触,凉丝丝的感觉很舒服,而当需要放平身体的时候,眼前是如立体抽象画般的魔幻蓝色,耳畔则清晰听到融水打在身边水坑中的叮咚声,被冰川 这样萦绕身体的感觉,奇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