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后感言: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心中的那个地方。
自今年五月去哈巴雪山、八月去四姑娘山二峰归来后,杨帆对山有了依恋。去年的夏天,杨帆与朋友就有了一年后徒步梅里雪山之约。而如今对山有了牵挂的杨帆,更是坚定了要履行与朋友之间的约定。
杨帆有丰富的户外经验,但是,这次长达10天的高原徒步,对于杨帆来说,仍然是个挑战。“尤其是我的同伴,她的脚不太舒服,很担心能否走得完全程。”但 事实证明,决心和坚持可以战胜一切,“只要心里想着能走过去,就一定能走过去”。10月的这个长假,杨帆和同伴履行了他们的徒步梅里雪山之约。
一次艰苦卓绝的旅程
尽管是身经百战的老驴,但杨帆也坦言,这次徒步梅里雪山是他多年来最辛苦的一次徒步旅程。“梅里雪山外转山一圈,直线距离只有120多公里,但是这一路 上尽是不断地爬山、下山,很少有平路,所以,全程下来少说也有两三百公里。”比如,从扎那(1910米)上到堂堆拉卡(3350米)再下到格布(2340 米),最终到达古拉垭口下的给垭(3500米),上升2600米下降1010米,而这一段路实际上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杨帆走了整整12个小时。
鲁迅曾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梅里雪山外转山仿佛就是这句话的印证,梅里雪山本来就无路,只是转山的人多,于是,便形成了路。有时 候,运气好,前面的人刚刚走过去,杨帆便顺着他们的脚印走;有时候运气不好,找不到路走,杨帆就只好自己踩一条路出来走。
在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个脚步的宽度,而脚外就是万丈山崖;碰上小雨,碎石路就会变得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这一路走来,尽是碎石、泥土与沼泽,在唯一一段有水泥的公路上,杨帆还遇上了塌方,他只能爬上坍塌下来的乱石头,继续前行。
梅里雪山外转山要过好几关,比如水关、火关。所谓水关,就是要沿河而行,溯河而上;而火关,则说的是怒江峡谷段。峡谷内特别的热,能见到的植物只有仙人 掌。杨帆的运气比较好,走“火关”的时候,太阳只露了一会儿脸,“若在峡谷内全程走3、4个小时都是烈日,那确实有点吃不消。”
但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就是一种坚持、一份信念。“转山的当地人,最小的只有七八岁,老的有七八十岁,他们甚至没有带什么装备,但是,他们却走得很快乐。”杨帆说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名词解释:
梅里雪山转山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是滇藏界山,那纯净的雪峰令很多驴友心生向往。梅里雪山共有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俗称“雪山之神”,有“世界最美的山”之誉,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迄今仍无人登顶。
梅里雪山的转山有内转和外转之分。内转山,就是围着梅里的主峰卡瓦格博转一圈,一般是经澜沧江边的西当村翻山到雪山围绕的雨崩村,然后再原路返回,难度不是特别大,需花时间4天左右;而外转山,就是绕着整个梅里雪山走一圈,这条线路的难度就大多了。
如果一定要将徒步的难度划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话,梅里雪山外转山的难度无疑属于最高级别。对于驴友来说,外转山一圈下来至少需要10~13天的时间,其间,露营的地点大多是无人区。
一路穿越“惊世骇俗”的美景
梅里雪山外转山在驴友中之所以闻名,不仅仅是翻山越岭的艰苦,还因为这一路上穿越的尽是不为人知的美景。那些原始森林、高原冰川、雪山垭口、高原牧场、 瀑布溪流,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一不小心,就被闯入其中的人们发现。于是,这些深藏闺中的美景被掀起了面纱,露出惊世骇俗的脸庞。
海拔1000多米、2000米、3000米、4000米,不同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在徒步的第一天,杨帆就感受到来自高度变化带来的万千气象。从 德钦县城启程时,云雾厚重;而随着高度的不断攀上,阳光冲开了云层,投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在云层的上端露出了雄壮的身姿。他们继 续向山腰的营地挺进,海拔上升到2000多米,山间飘起了小雨,俯瞰脚下的澜沧江峡谷,几条美丽的虹桥挂在山间,仿佛架起了空中的桥梁。
从堂堆拉卡垭口到格布,杨帆经过了一片很美的田野,虽然10月初不是青稞成熟的季节,但是那种阡陌交错、三面环山的壮阔,已经震撼人心。据说,这块田野最美丽的时候是青稞成熟的季节,那时山坡上的青稞金光闪闪,田地之间一间间木屋,仿佛是这片田地的卫士。
在10天里,杨帆大多都选择在森林里的小溪边扎营。参天大树、潺潺流水,纯净的雪山、蔚蓝的天空,杨帆住在了风景里,风景也住进了杨帆的心里。
Tips:
装备:帐篷、睡袋、防晒用品、登山杖以及药品。药品以创伤、预防感冒的为主。由于不断地上山、下山,一天出汗多至4~5次,又不能停下来换衣服,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贴身穿透气性好排汗功能强的快干衣裤。
饮食:携带方便食用的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
时间节奏:最好与平时徒步节奏一致,前期切忌走得太久、太急。如走得过猛,就容易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
向导:一定要请当地的向导带队。为减轻负重、轻装徒步,可请骡子驮行李和物资,价格约150元/人/天;骡子80元/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