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路派作家凯鲁雅克说,“人们因为疯狂而生活,因为疯狂而口若悬河,也唯有疯狂才能拯救他们自己”。每次当他这样唾沫四溅的时候,他已经又重返横贯美国东西部的66号公路了。
而在中国,十大最危险的公路排名中,川藏公路位居第一,并且也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公路。在这条路上总是遇见那些皮肤晒得黢麻黑、已经脱形得不成人样的自驾客,他们的车子上布满了泥土和灰尘,还有大大小小的创伤,但是他们的回答都只有一个:要一路狂奔去拉萨!穿越喜马拉雅到尼泊尔!
在我从美国游荡了一年回国后,我拿出了最新版的中国公路地图,在猎豹飞腾的右门上贴了一张灿烂的五星红旗,然后对我的先生说,走,我们一路开到尼泊尔去。
“七匹狼”狂奔川藏南线
D1: 重庆→成都→雅安→天全→泸定(二郎山隧道)→康定,607km,2007年7月26日
其实川藏公路是318国道(上海-西藏拉萨-西藏樟木-中尼边境)成都至拉萨的一段公路,从成都开始,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南线经雅安、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
我们不由分说地选择了川藏南线,因为在这2149公里的路程里,南线的风景最美,落差最大,当然痛苦也最多。
要远行冒险的消息总是像风一样传得快,在我们出发那天,竟然冒出来了7辆越野车,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搅和在了一起。大家用车用对讲机开玩笑,打出了“七匹狼” 的旗号。还根据车子的特点和车主的喜好,为每辆车颁发了绰号。玩丰田4700和4500的,叫“四驱狼”与“大灰狼”;玩三菱吉普的两个车主,叫“领头狼”和“雪狼”;玩猎豹和途胜的,叫“白眼狼”和“色狼”;我们的猎豹飞腾最迷你也最便宜,就只好叫“乖乖狼”了,并且还被俗称为了“飞娥”(扑火)。
第一天对这些已经多次走遍藏区的车迷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狂奔607公里,耗掉290块大洋的油费后,我们到了跑马遛遛的康定。
选择住康定城外20公里处的瓦斯沟,是因为沿着山清水秀的折多河旁,家庭式的汽车旅馆又干净又便宜又有特色菜可吃。刚在我们住的“乡村仁家”把老嫂子蒸腊肉、蕨菜炒回锅肉消灭掉,就看见一个村妇从河谷那边背了一筐刚摘下来的大黄李来卖。大黄李呈柠檬色,一咬一口水一口蜜样甜,我们已经开了近10个小时的车,刚刚脱离城市生活的第一天强行军,让每一个人都喊累,都觉骨头都快跑散架了。但吃完大黄李后,大家就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了。
6座4千米以上的雪山
D2:康定(折多山)→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449km,2007年7月27
位于大雪山中段、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地理分野线,真正的藏区便在此山以西。七八月是藏区的雨季,路途艰险,我们这群早起的鸟儿早早地就出发了。刚到山脚,就遇到了泥石流。泥浆、砂石直冲进雅砻江里,远远地就闻到了飘散在空气中的硫磺味。
翻过雨雪交加、飞舞着五色经幡的折多山,就进入蓝天白云的高原地带了。有“嘉绒”藏族摩托手边翻山边唱着歌儿,高亢的歌声在山间传得很远;有搭车的喇嘛高高地站在拖拉机上,迎风飘扬的袈裟在阳光中像一面面旗帜。快乐是会传染的,我激动地给远在北京、准备直接飞到拉萨与我们汇合的蓉儿发了一条短信:我们已经越过了高尔寺山(4912m)、剪子弯山(4695m)、泥巴山(5010m)、卡子拉山(4718m)、海子山(4685m),整整6座4千米以上的雪山哟,快点来。那位还在北京最昂贵的国贸大厦里上班的OL,顿时就心慌意乱了。她说,你把我的心都勾走了。
毛垭大草原上的理塘,海拔4200米,是此线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号称“世界高城”。6年前我们去稻城时在这里住宿了一晚,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们痛不欲生。大家一直决定掠过高城,好歹也要赶到金沙江边、海拔低400米的巴塘留宿。
这晚高原反应还是来袭击了我。就像走川藏线必然要遇到泥石流一样,高原反应也是人生的一道必修课。
泥石流“爱你没商量”
D3:巴塘→竹笆笼→芒康(横断山峡谷风光)→左贡→邦达→八宿 472km,2007年7月28日
巴塘河谷盛产苹果,我们早上起来一发动车子,就看见了乍现在金沙江上的彩虹。江对岸便是辽阔苍茫的神秘藏地,但川藏线也进入了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段山脉三山三江地带。长达800余公里、呈不断上升的“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也意味着塌方和泥石流会不断而来。
在竹笆笼地段,前夜发生的泥石流扎断了通路,附近村庄的藏民都出来疏通道路了,站在深陷膝部的泥浆里一锄头一钉耙地挖掘着。这时80万一辆的丰田4700就很威风了,这匹“四驱狼”的底盘可以自动升高,我们等它挂起低速档轰起油门冲过去后,也跟着往前冲,然后我就看见我们的“乖乖狼”在四处飞溅的泥浆里陷了下去,悲惨地熄了火,泥土将车门都堵住了,死鱼般无法动弹。而团队的力量就在于,“一根筷子易折断哟,十根筷子难折弯喽。”
跨越蜿蜒的澜沧江,就开始翻越川藏线上最高的山口——东达山了。积雪覆盖着这片杳无生息的土地,但在海拔5092米的山口,却驻扎着一顶黑色的牦牛帐篷。难道在如此苦寒的地带还有人放牧?一个盘着长发的藏族男子从帐篷里走了出来,拎着一壶热热的酥油茶请过往的车子饮用。他就这么憨笑着站在雪地里,热腾腾的心快把飞舞在我们头顶上的雪花都溶化了。我摇下车窗送了一包白色万宝路烟给他、一盒雀巢巧克力给两个流鼻涕的孩子。在高入云天、白雪皑皑的山口极目远眺,川藏公路和澜沧江似两条晶亮的丝带,缠缠绵绵地缠绕在千山万壑之间。我回头看了一眼那顶像金庸武侠人物居住的帐篷,一路沿着著名的九十九道拐下行到怒江边,到达了藏语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八宿。
在东达山,邦达草原的气温可达摄氏零度以下,可是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而一天所经历的海拔落差起伏也近2500米,雪山、原始森林、高山牧场和田园风光层层叠叠,让人不由得心花怒放,想放声唱歌了。
然乌湖上的天堂
D4:八宿→然乌→波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20km,2007年7月29日
我们每天大清早就起来不停奔跑,像拉磨的苦力毛驴一直要折腾到晚上九十点才能收活儿。出八宿翻越安久拉山抵美丽的湖畔小镇“然乌”后,大家一直呼吁要放慢脚步、搭起帐篷、晒晒太阳、搞搞野炊了。然乌沟是地质史上的古冰川群,沟内两壁是巨大的冰川。车从冰缝中穿越,又冷酷又刺激。然乌湖是高原冰川湖,海拔有 3850米,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宝石般的湖水,将雪山、森林倒映其中,湖面上的水鸟飞来飞去,一派仙境,那时就奢想神仙眷侣当居住在此了。
“领头狼”的车主邓局3年前曾经在此地带转悠了两个月拍片,这次他特别把照片洗了一大叠,希望送给然乌湖边来古村的藏族乡亲们。他把照片一秀出来,大人孩子就把他像明星样围了好几层。但遗憾的是,照片中的好几位老人家已经去湖上的天堂了。
在“通麦天险”煮杯咖啡
D5:波密→通麦→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拉萨,638km,2007年7月30日
从波密县城扎木镇出发,一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时不时还会见着鸟儿优哉游哉地站在马背上为马啄背。这里的传统藏式民居,已经进行了新材料的改建,屋顶全部用上了、蓝色、黄色、粉色的玻纤维板,据说防雪防冻、采光保暖的性能更好,这让帕龙藏布江对岸上隐藏在云雾中的村寨,花花绿绿很像陶渊明先生的世外桃源。
要知道片刻的欢娱后一定是诉不尽的惆怅,我们开始穿越川藏线上最后的天险——“通麦天险”。通麦至排龙15公里的路段,在雨季时,由于山洪和泥石流常引发山体滑坡而使318国道长时中断。在著名的102滑坡段,俗称死亡湾,沿路都高悬着警示牌,反反复复地写着排堵、救急电话。这天我们又遇到了滑坡,路两头的车子像牛郎与织女样被流泻的山体可怕地阻断了,相望而不能相及。川藏线上道路的抢险、排险全部由武警承担,需要用重型的推土机才能完成。一看情形少不了要大半天才能开路,我们就拿出旅行用液化炉,开始在路边湿漉漉的地上煮起咖啡来了。咖啡的香味引来了一圈一圈围着看稀奇的藏族司机,我递过咖啡杯请他们喝一口,他们马上摇头。我唱着嗓子说,“像酥油茶酥油茶,喝了有力气不打瞌睡。”他们全都笑开了花。
大约四个小时后,只听见欢呼声一片,路通了。穿过密林似海的鲁朗原始森林,大家尽情地饱餐了一顿“鲁朗石锅鸡”。
石锅产于西藏墨脱,由工人将整块石头掏空而成。由于墨脱不通公路,只有山间小道,鲁朗的石锅都是靠人力从墨脱一个个背出来的。用这种上千年上万年的青黑石头做的石锅,配以西藏特有的藏香鸡与手掌参,熬制出来的鸡汤美味得已经非一个“吃”字了得了。
翻过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乍现于眼前的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海会以为遇到了妖精,随即一路下坡到达由数十公里的柏杨树装点着的 “西藏的江南”林芝。紫的牛耳大黄花沿尼洋河河岸一路盛开着,像人有意识地栽种的一样,其实它们全都是野生的。传说中尼洋河是由“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成,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让人很快地忘掉了上午那场行走在悬崖、烂泥路上的苦难。只是从这里开始直到拉萨都限速,每小时不能超过60公里,到一个关卡就填一张标有时间的路条。眼看着走完了川藏线上所有的烂路,到了朝圣的最宽阔的柏油路上却不能撒欢了,顿时觉得比窦娥还冤。
快午夜12点了,我们才驶近拉萨。暴雨让我们把远光灯、近光灯都开完了,跨过拉萨河我们就看见前方的上空弥漫着一片紫气氤氲的霞光,我大叫了一声,“拉萨,圣光!”
旁边的哥儿,整整开了5天车没有换过班的勇士,却很没情调地说,那是城市的灯光。
夜袭聂拉木到樟木
D8:拉萨→堆龙德庆→曲水→尼木→仁布→日喀则→拉孜→定日→聂拉木→樟木口岸,754km,2007年8月2日
从拉萨出发,中尼段的318国道又平又宽阔,我们打开天窗,让约翰?丹佛的《乡村小路》和鲍勃?迪伦的《答案在空中飘》反反复复地唱。阳光打在肩上、打在脸上,一个人得仰望几次才能看见蓝天呢?飞逝过的雪山知道,奔跑过的牦牛群知道,而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的希夏邦马峰一直就在前方路的尽头处飘。
从定日出来,下了同拉山一直到聂拉木都是弯多坡急的沙土“搓板路”,后面的车子只能仰着前面车子扬起的“尘土鼻息”前行了。古措盆地是海洋地貌,由亿万年前海底的大陆板块撞击抬升而成。这里常有拖着鼻涕的藏族小孩孤零零地站在路边举着“菊石”或“鹦鹉螺”卖,售价在5至50元间,这些生物化石就是青藏高原沧海变桑田的活见证了。
从聂拉木到樟木的30公里土路极其险峻,道路几乎都是在陡峭的山崖中凿出来的,藏民叫它“挂山路”。常有浓雾和暴雨,路宽不及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4米左右,大大小小被雨水泡出来的涵洞像地雷样遍布,稍不注意就车毁人亡掉入旁边深不见底的波曲峡谷里喂鱼去了。
路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还有大大小小倾泻而下的瀑布、山洪,把窄窄的山路冲刷成了小河沟,一直冲到路基下奔腾咆哮的波曲河里,那时我们就只听见两种声音,哗啦啦的水声和越野车的底盘被乱石、水坑挂得嚓嚓嚓的响声。一辆满载着人的面包车被搁浅在了小河沟里,把所有后面的车都堵上了。我们拿着应急灯披着雨衣跑到前面去大声呼叫着车里的人快点下来推车,深夜的山洪水会越涨越大,会把整个车子冲到悬崖下的大河里去的。但是只见司机一个人可怜巴巴地站在齐膝深的冰水里,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横穿青藏高原时,日晒和干燥让皮肤和嘴唇一直都在开裂,哈,半夜12点,我们一到樟木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潮湿。樟木地处喜玛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风景宜人,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木质或砖混的房屋都依山势交替地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高低错落,层层紧挨。大多数屋顶都有小花园和铁皮屋顶,风马旗、五色经幡还有运气树挂满屋檐和屋顶,尼泊尔来的花花绿绿的TATA货车将整个城镇挤得水泄不通。
左行驶去加德满都
清晨的樟木完全是缭绕在一片云蒸霞蔚中,沿着挤满了通关车辆的水泥路走到头,便是樟木口岸海关。
出了海关,还有约9公里湿漉漉的下山路才到达中尼边境友谊桥。
在友谊桥上有一道短短的红线,这就是中尼边境线。跨过边境线,就到了尼泊尔的科达里(Kodari)边检站,然后我们又开始办入境手续。
尼泊尔曾经受英国管制,它的官方语言仍然沿用英语。在一间巴掌大的办公室和海关官员讲了我们为什么要开车去尼泊尔之后,他递给了我们一大张写满了尼泊尔文的报关单要填,幸好门外就有专门帮人填表的当地人,主要要填写的就是每辆车的详细情况,包括车主、车型号、颜色、发动机号等等。那个海关官员很善聊,讲他去过北京,然后交代说每辆车在尼泊尔境内的管理费是400卢比,按当时1:8.7的兑换率,约43元人民币。我们计划呆15天,就是4000卢比。但如果没有按期返回科达里边检站,每超过一天,就会处以几十倍的重罚。我一想到“毛派”还在很多区域有活动,万一我们被耽误了返程,岂不是要被罚得倾家荡产,于是决定交20天的管理费,好给自己多留点余地。那个官员笑了,说,“你很明智。”然后就交代我们知道在尼泊尔开车的“蓝色规则”吧?我说一定靠左行驶,最好是左撇子,他笑着递给了我一颗蹦豆,说是好运豆,然后让我们去另外一个办公室缴费去了。
我们拿着盖满了章的报关单出来,看见边检人员正拿着喷雾器对着我们的车子消毒。开过科达里边检站的铁门,我们就看见了荷枪实弹的尼泊尔军人、迷彩堡垒和穿着色彩艳丽的库尔塔传统服装的尼泊尔妇女。
还有10公里,就是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加德满都了,那个坐落在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的阳光灿烂的“山中天堂”与色彩斑斓的“寺庙之城”,已经把我们3千公里的尘与土、泪与汗冲刷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