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湖北正文

恩施跟团游多少钱

【经典恩施】大峡谷、七星寨、狮子关网红浮桥、土司城、女儿城、动车<自组团>三日游

【经典恩施】大峡谷、七星寨、狮子关网红浮桥、土司城、女儿城、动车<自组团>三日游

有效日期:2021-01-01~2021-12-31 行程天数:3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首府恩施市。这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
预订价格:¥699起


 

 

█ 行程规划

恩施大峡谷行程规划适合一天时间,如果不住在景区内,从利川或恩施动身应当早点出发,建议上午十点之前到达景区。因为在景区内游玩需要5-7个小时,恩施到景区之间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利川到景区之间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务必在下午17点之前回到景区大厅入口处乘上回程的班车。景区开放后游人众多,选择淡季,人会少很多,冰雪风光别有趣味,而且施行淡季门票也便宜一些,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驾游游客则无以上担心。

景区内开发已基本完善,游客从景区大厅乘景区内班车先到去龙地缝景点游玩,然后再乘班车到达小龙门服务中心,自至开始爬山,一路经过龙门石林,武陵亭,一线天,绝壁长廊,岩湾服务中心,鞠躬松,一柱香,大龙门服务中心,母子情深,绝壁连绵,仰止亭等景点到达甘堰塘停车场,再乘景区内班车回到景区大厅。


█ 其他信息

恩施大峡谷地貌特点及成因: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近四川盆地边缘,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梯级末端。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西北及南部两翼高,近似山原地貌,平均海拔800余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座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比较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区域上主要地层为震旦纪(Z)——三叠纪(T)地层,反映出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恩施市的西北部有巫山山脉环绕边境;东南部有武陵山脉余支沿东北方向展布全境;中部为局部断陷盆地,总的地势是西北、西南两翼高,中部低。山岭多西南——东北走向,河流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境内崇山峻岭,山峦逶迤,河谷多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形发育,山体多见为馒头状的溶丘,其总体岩溶环境为丘丛和峰丛洼地地貌类型。清江两岸70%的地段为喀斯特地貌。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莼菜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第三纪孑遗古老植物,紫油厚朴是我国珍贵中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在2000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GAP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动物种类较多,脊椎动物32目、89科、350余种;哺乳动物有8目、20科、60种左右;爬行动物7科、25种以上;两栖动物5科20种;无脊椎动物130多种。矿产资源达126种,特别是拥有世界最大的硒矿床,有“世界硒都”的美称。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这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现在的深谷地缝。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