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岩溶洞是天设的“音乐厅”
虽是夏日,户外的阳光已经把人烤炙得有些晕眩,但是一靠近岩洞洞口,袭面而来的清凉瞬间可将暑气卷走。眼前的溶洞名叫“秦岩”,是江华的著名景点之一,相传秦时人们避乱于此故而得名,壁上“秦岩”二字是东汉末年蔡邕所书。
一直以来,有点误解了“岩洞”,以为都是“看景意会”而且还需要“七分想象”,一般都是观奇石暗流,虽然入目是万分惊艳,看多了却也不免觉得雷同。但是,江华此行却大不一样,是来听一场溶洞音乐会的,这多少也算得上江华人的独具匠心了。
顺着岩洞长长的石阶往下走,远远地便能望见洞内各色迷离的灯光,巨大的光柱打在岩壁上,晃动变化,照出各式各样的嶙峋怪石,带来一种隐秘的刺激和兴奋感。虽然还是下午,可是洞里却如同午夜,伸手不见五指;这样却反倒凸显出舞台效果之好,所有光亮都集中于一处,成为视线的焦点,溶洞真是天然的大舞台。(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等眼睛习惯了黑暗,岩洞的轮廓便显现出来,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忍不住惊叹一声,外面看来普普通通的小山峰竟然“胸中有沟壑”。首先看到的就是个可以容纳千万人共同狂欢的“广场”,平坦广阔,抬头向上望去就是巨大的穹顶,钟乳倒垂,颇有几分风云变幻的气概。往里走是条蜿蜒小道,灯光照射下各式石柱石笋也挺有风味,尽头是另一个洞口,出去还能泛舟河畔。
不得不佩服,想到在溶洞里举行音乐会的人真是聪明之极,全天然的石壁可比大剧院里费尽心思设计出的凹凸墙面强多了,从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就折服了,声音的质感弥漫在溶洞里,如同可以触摸的一样,磁性的声音从身边穿过,撞击在石壁上又退回来,最终凝成恢弘悠远的乐声。
大地为台,星空做顶,这戏码足够大气(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在暮光西斜的时候,我就赖在湖边不愿离开了,看各色帐篷在湖面的倒影,看瑶民搬运粗大的树枝堆成柴堆,也看乐队三五成群地坐着,偶尔拨着琴弦试试音。这一刻的画面美好而宁静,不是华丽的油画,而是真实平和的生活,简单琐碎却因此更加动人。
随着夜色四合,帐篷音乐会的摇滚如约而至。舞台上的乐队已经一连唱了三曲了,台下的叫好声是最好的挽留。镜头偶尔扫向观众,于是一张张带着狂热和激情的脸出现在大屏幕上,惹来现场观众一声高过一声的尖叫,随着气氛高涨,热情的人们斗起舞来,大地为台,星空做顶,这一个戏码倒是足够大气了。
不远处是燃烧的篝火,火焰已经蹿得有两三米高了,火舌也如跳动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跃动,在漆黑的原野中耀眼如同星辰,它们的跳跃仿佛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决绝和勇气,好像也愿意与台上的摇滚歌手们一起比试高低。在湖边坐着,抬头是天上的星月,低头是湖里的星月,耳畔是沸腾的鼓点吉他和裂帛一般的歌声,侧目是燃烧不见尽头的篝火,若是时光可以留白,这样的时刻倒是留白的最佳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