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滋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哈哈景”。它是当地(或目力所及处)海上的自然实体,在特殊的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的虚幻变形。由于这种景观是从海上实体处“滋生”、“繁长”的,故得此名。
海滋的物理过程是,当水温与气温产生一定差值时(冷海面突遇暖气流或暖海面骤逢冷空气),海面的大气层结密度加大,即有一种“水晶体”或叫“雾状光带”形成,附近的岛屿、船只等实体,在光线的折射下,便产生一种态势走样的现象。于是,导致了一幕海上奇观(此种现象,如同透过一块不规则的窗玻璃,所视景物出现变形,产生“哈哈”效果一样)。海滋,可谓“雾”的艺术。
由于海面空气和海水表层温度的差值大小不一或空气密度大的层结水平方向分布不均,海滋则有弱、壮(虚幻变形程度的大小)之别。当弱滋出现时,所见之物如对哈哈镜所视。岛屿两端起翘,给人漂浮感。实体的边缘、根底处虚,中部、上部实,多呈蘑菇状、仙人球状,只有“根”部着水。当壮滋生成时,海上实体呈现“卑者抗之;锐者夷之”和“上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的景观。一些司空见惯的实体“生枝添叶”,面目皆非,视者如入异国他乡,令人错觉生疑。海滋景观,可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实为本,景过实体复原。
以大黑岛为观望点,当龙口市附近海域出现海滋时,屺山母岛连同沙洲届时断开分离,远远望去,酷似一只母鸡领着雏鸡在“天街”上觅食。当东向的庙岛塘出现海滋时,连接南、北长山岛的玉石街海堤公路出现“断桥”奇迹,只见两岛端各伸出一把尖锐的“大锥”,形成对立鏖战之势。1989年10月6~8日下午,庙岛塘连续出现海滋。以南长山岛的海滨路和老码头为观望点,西北向的宝塔门、珍珠门水道上的岛礁、船只,态势非常。犁犋把岛如“牛”拉“犁”,躬身耕耘,大有在暮色苍茫中扬鞭催蹄之状。原来的犁犋“把”(宝塔礁)上端横出一块把握柄,下端增生出一块“底座”,好像犁下翻出的“泥浪”。螳螂岛东侧的香炉礁变成了“群体礁”,星散在水面上,宛如雨中行人撑伞过街。珍珠门水道出进、停泊的船只都飘飘如仙,脱离了海平面,形同天外来舟。烧饼岛周围养殖区的舢板都在悬空作业,水面纵横阡陌的塑料浮子,均“漂”起来了,比眼前的浮子“升高一级”。总观全景,给人以游离感、戏变感。这3天的景观大同小异,均出现于下午3~4时,但连续3日出现奇观,实属罕见。
海滋是在海面、空气、风向、风力、能见度适宜的情况下生成的。它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①海滋一年四季可见。尤其严冬季节,当寒潮流过时,气象骤然由劣转优,阳光和煦,风平浪静,能见度高,海滋的生成率偏高,似乎成为“常规”。②上午东向易出,下午西向易见,未见相反方向同时出现。③于海边观赏,实体变幻程度大,随着观赏高度的递增,虚幻程度相应递减(20公里以外此种现象不明显)。④海滋的能见度在5公里以外。最佳距离在15公里左右。出现时间在上午8时至下午5时之间。⑤海滋持续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之内,最长达5小时。⑥在水温、气温、风力、风向适宜的情况下,阴雨天也有滋生(能见距在5公里左右)。⑦海滋的景观有“壮”、“弱”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