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湖南旅游怀化旅游正文

洪江古商城的历史人文

洪江古商城的历史人文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 “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古庙、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

 


古城小街 作者:haoyanqiao2012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洪江历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动,自古为驿站、商埠,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烟火万家的巨镇,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重庆”、“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现洪江城区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我国文书上记载的神农氏“日中为市”、颛顼时‘祝融作市’的传说,意味着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商品交换的市场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认为,“沅水和西江始终是泻通长工、珠江两大水系古文化重要的,但长久被研究者忽视了的通道”。也就是说,沅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沟通长江、珠江的主要通道:中国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是3000年前商代开始的水上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四川的物资经长江转入酉水,经酉阳、秀山进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在湘西洪江换苗船经贵州黄平(古且兰国旧址)到达清水江的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最后经由陆路或印度洋抵达西域(《寻找失落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起航》)。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中转之地。洪江也就有了孕育和产生商城的机遇。在洪江出土的一块元代的雕版文物,从雕版上可以看到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镶着门窗、有檐、有帘、有桅杆南来北往的商船。河岸边是一座座码头和风雨桥式的连通走廊,里面是有着壮观城门的古城墙,城墙里有雕梁画栋的寺庙与楼堂会馆,还有鳞次栉比的民居及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说明元朝时,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墟场。

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氵舞水,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

明代嘉靖、隆庆之际,正值资本主义萌芽之初,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已初具雏形,传统的“四民地位’由“士农工商”转化成“士商农工”。商业,以前备受冷落的末业,这时已被移民而来的洪江人首肯认同;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1620年,洪江犁头嘴(今沅江路)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洪江最早的港口商埠。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记载,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来形容洪江。乾隆初期《洪江育婴小识》中描述了洪江的繁华景象:“当是之时,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为大宗。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民国23年(1934),洪江3.76万人中,经商的就达1.3万人。据民国19年(1930)统计和民国22年(1933)《中国实业志》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成为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沅江上游的几个县份》中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常德的船》中他又这样描绘:“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到六七十人。”据1938年的《湘水道查勘报告》,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见市面之繁荣。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大后方”的洪江出现过“战时繁荣”,全国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的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店铺达1300余家。

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闻名于世。当时,西南山区的木材、桐油、药材、土纸由洪江经水路外销。早在古楚吴之争时,洪江就是楚国有名的桐油产地,清咸丰时,仅“洪油”(洪江桐油)一项每年输出量为20万担(约700万千克),值银百余万两,运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贵州和湘西的木材也从洪江集散,成为皇宫、贵族的上等栋梁之材。从沿海运回的食盐、布匹、百货则散往湘、黔、鄂、桂、滇边远山区。因为在洪江的身后有上海和江南沿海一大片广阔市场,西南需要的百货也必须从这里集散,因此洪江曾是淘金者的乐园。

洪江古商城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文化内涵尤为丰富,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有“活化石”。“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它的辐射面之在,建筑群保存之好,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明末清初时,洪江古商城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这与明末苏州、杭州等织布业发达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一样的原因。”“和洪江古商城一样,长江流域的宜宾、武汉、重庆、上海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它们的古建筑现在保存得没有如此集中和完整(世界遗产专家组专家邓薇)。” 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本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的教科书,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洪江古商城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文化内涵尤为丰富,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有“活化石”。“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它的辐射面之在,建筑群保存之好,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明末清初时,洪江古商城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这与明末苏州、杭州等织布业发达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一样的原因。” “和洪江古商城一样,长江流域的宜宾、武汉、重庆、上海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它们的古建筑现在保存得没有如此集中和完整(世界遗产专家组专家邓薇)。” 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本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的教科书,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