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一个既陌生又清新美丽的名字,似乎是一个距离今天的社会很遥远的地方。其实,碧色寨距离蒙自县城只有10几公里的路程。
碧色寨火车站
从崭新气派的蒙自新县城,向东北方向穿过破旧又历史悠久的老县城,再穿过一片石榴园,就来到了仿佛处于另一个时空的碧色寨。
法国人修建的铁路
去碧色寨的时候,夕阳西下,碧色寨的房屋景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褐黄色,更加深了这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偶尔路过的火车
碧色寨村,隶属蒙自县草坝镇,1903年滇越铁路开工之前,碧色寨只有几间守地用的地棚。1909年4月,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法国人为了便于大量掠夺个旧锡资源,在碧色寨设了特等站。这除了该车站正好处在北回归线与滇越铁路交汇的地方外,主要是因为这里靠近蒙自海关和个旧锡矿,而且与“个碧石铁路”在此相交,是“米轨”铁路(滇越铁路)和“寸轨”铁路(个碧石铁路)“换装”的地方。
法式小屋,昔日的繁华已不在
滇越铁路通车后,几乎所有出口的个旧锡都是在此装车出境。“个碧石铁路”通车后,这里又成为繁忙的中转运输站,站台上、仓库里随时堆满了待运的大锡、大米、毛皮等物资。“经常有来自各地的3000马匹在这里拉送货物。”老龙说。
白天,整个车站人马喧嚣,汽笛声、哨子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夜晚,凭借月色和若明若暗的灯光,工人们仍在彻夜工作,有节奏的吆喝声在夜空中回荡。商店、餐馆也不闭市,经常通宵达旦为上夜班的工人服务。
那时的碧色寨兴旺繁荣起来。国内外的商人们蜂拥而至,先后有法、英、美、德、日、希腊、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商人在这里开办了许多储运公司、洋行、酒楼、水火油公司、材料厂、邮政局、商场等等,经营项目应有尽有。当时,碧色寨被称为“小巴黎”或“小香港”。
很有感觉的画面
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比现在国内通行的标准轨窄43.5厘米,因而称“米轨铁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个碧石铁路”最后修成了轨距仅0.6米宽的“寸轨”铁路。1915年,“个碧石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至1936年才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77公里的铁路修了21年5个月,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个碧石铁路”设计时速25公里,但实际运行速度只有10来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
人去楼空
据说,当年最繁荣时,有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游民和商人,跑来这个号称“小香港”的地方闯码头。周围的人都知道“蒙自城买不到的东西,碧色寨买得到。”。这个小火车站,每天商贾、洋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一笔笔交易在这繁荣浪漫的小码头进行着。
破败的建筑
而今,碧色寨人去屋空,屋前杂草丛生,昔日的繁华不再,恍惚中给人以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难以想象昔日的盛景
当年,个旧锡务公司、美孚石油公司、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加波公司等无数中外大公司在碧色寨建立了转运站,碧色寨大通公司是当时云南省最大的转运公司。
希腊商人哥胪士兄弟开的哥胪士酒楼,是商人们闲暇时的好去处。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红瓦、黄墙,精巧、别致,紫藤、丁香爬满庭院。拾级登上小楼,可俯视碧色寨全景。据碧色寨老人谭文东回忆说,当年,酒楼里灯红酒绿,留声机不断播放着西洋轻音乐,高鼻子、白皮肤的洋吧女哼着轻快的小曲,有时还举办舞会,也不要门票。昆明、个旧、蒙自等地的富商巨贾们,手中有的是钱,常到酒楼来,借谈生意之机,一睹洋妞芳容,回去后作为引以为豪的谈资。
希腊人曾经开的酒楼
据说蔡锷将军当年在京城名妓小凤仙的帮助下,逃离北京,就是沿滇越铁路回昆,举起护国讨袁大旗的。列车在返昆途中,曾在碧色寨停靠,袁世凯命蒙自爪牙冒充当地绅商代表,以敬酒的名义,暗杀蔡锷。结果蔡锷将军的贴身副官下车代蔡锷答谢,被刺身亡,列车急忙启动,驶离碧色寨。这段故事,又为碧色寨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那个风云的年代早已逝去
1940年9月12日,为了防止已占领越南的日军长驱直入,北侵云南腹地,政府下令拆除碧色寨至河口177公里长的铁轨,炸毁中越铁路大桥。1957年12月,虽然滇越铁路碧色寨至河口段修复通车,但没有了外贸运输,碧色寨已经难以恢复昔日的繁荣。
通往越南的铁路
1959年10月,随着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铁路的拆除,碧色寨不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交会的枢纽。这里被彻底冷落了,碧色寨重新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寨,曾经靠火车站吃饭的人民,都只能外出另谋生路。繁荣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碧色寨,退出了它的“黄金时代”,终于只是一个小火车站。但它在云南人的记忆里,永远不会只是个火车站那么简单而纯粹,它承载着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繁华与辉煌。
淡出人们视野的碧色寨米轨小火车
这座历经百年的小火车站,至今仍然每天迎送着来自滇越铁路上的20趟列车,偶尔也会有中途搭车的乘客。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时也曾运送过上前线的军队。但总的来说,这条铁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