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陕西正文

榆林魅力无限的饮食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依山傍水,龙蟠虎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有华夏、东夷、苗蛮、匈奴、契丹、拓跋、鲜卑、党项等上百个民族长期在这里征战、杂居、融合,因而,榆林的传统饮食是在充分吸纳了各民族、各地区优秀的饮食元素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的,花色品种繁多,风格风味各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传统的榆林饮食,在用料上,讲究素荤搭配,粗粮细作;在烹制技法上,烧、烤、炸、炒、蒸、煮、熬、炖、涮、烩、溜、煨、煎、贴、氽、煽、炝、扒、焖、拌等工艺,交替使用,制作过程精到细致,不厌其烦,以求达到色、香、味、型俱全的境界。可以说,榆林的家庭主妇,个个都是烹饪大师;榆林居民,人人都是美食家;“食在榆林”,是对榆林饮食文化最中肯的评价。

榆林人待客的美食一般是:拼三鲜(也叫拼杂烩、大杂烩、海三鲜)、红烧肉、清炖羊肉、菠菜焖肉丝、红焖子、皮冻、猪肉氽兔子、茄夹子、米酒、面茶等。特别是拼三鲜,需包括海味在内的主料10余种,副料10余种,调料10余种,经30多道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五色(红、白、黄、绿、黑)俱全,五味调和百味香,实为美食中的上品。 

 

  拼三鲜

 

 

皮冻

榆林的家常菜肴有:菠菜烩豆腐、猪肉熬豆角、猪肉熬酸菜、猪肉翘板粉、羊肉大烩菜、红豆熬南瓜、豆糊糊、和菜饭、霍辽饭、钱钱饭、粉浆饭、羊杂碎、糁子粉、豆腐汤、粉条汤、片粉汤、头脑汤、醪糟汤、黄花汤等。值得一提的是,1697年,清康熙皇帝征讨边疆叛匪,凯旋时路过榆林,品尝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留下了“清香白玉板(指豆腐),红嘴(菠菜根为)绿鹦哥”的佳句。而榆林家常饮食的另一大特色是:一锅熬、一锅煮、一锅蒸、一锅烩、一锅拌、一锅端、一盆上、一碗盛。

 

 

 羊杂碎

 

 

霍辽饭

 

 

粉浆饭


榆林的特色主食有:香那、搅团、油糕、抿节、摊黄、杂面、扁食、糖其子、油馍馍、马蹄酥、炸豆奶、沙盖疙瘩、洋芋擦擦、黄米馍馍、红枣包子、地软包子、韭菜合子等。其中与唐代“消灾饼”在用料和缺制法上一脉相承的油炸食品香那,用白酒和面,添加熟猪油等原料,经油炸后撒上白糖即成,色泽油白,清香绵软,具有浓郁的酒香味,早在清朝时期,人们就将其称为“酒香饼”。

 

  沙锅扁食 


榆林农村盛产山羊,其品质有“吃着中草药(俗称天草),喝着矿泉水(俗称天水),唱着信天游,扭着大秧歌”的说法而闻名天下。榆林先民用1只整羊和6副羊杂碎,即可烹制出有108道菜肴的全羊席,美名叫“羊道”。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巡边路过榆林时,榆林总兵戴钦用“羊道”招待,武宗品尝后高兴不已,乐而不归,在榆林上帝庙和凯歌楼上,一住就是3个多月,这也成为历史上在榆林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更有意思的是,武宗走的时候,将招待他“羊道”的戴总兵的女儿,带走了,纳为妃子(即榆林人常说的戴妃);同时也将“羊道”的技艺带到了京城,成为达宫贵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这也是当时国内的第一大盛宴。后来,满族人人主京城,建立起清政权,喜好美食的满清皇室,受“羊道”的启发,精选天下名品名菜,制作出了更为经典的“满汉全席”后,才取代了榆林“羊道”的霸主地位,但“羊道”一直流布于世。,北京城内以“羊道”闻名于世的名店盛宾楼,在榆林星明楼旁开设一个分店,于此,品尝“羊道”;20世纪30年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来榆时,也受到了井岳秀同样的礼遇。据了解,当时还有许多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富商巨贾,携带亲朋好友专程来榆,目的是为了品尝“羊道”,以求一饱口福,一解心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