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怀来南山,有一种独特的食品——炒面,是用炒熟的黄豆和彩苹果干一起碾成的。当年,那是一种只有过大年时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佳肴,也是苦难的岁月里人们难得一品的甜蜜和温馨。
炒面是吃糕时蘸糕用的。这种糕家乡叫炒面糕,北京人叫驴打滚。蒸好的糕除油炸之外,可以蘸土豆馅吃,也可以泡各种菜汤吃。但不论哪一种吃法,都无法和家乡的炒面糕相媲美。
家乡的糕本身就比较独特,用的不是常见的大黄米(黍子碾出的米),而是粘谷子(粟的一种)碾出的米,我们称之为小黄米,掺少量的玉米或小米磨成面后蒸制的,它最大的特点是闷香、劲道。
家乡的炒面更是别具风味。它的独特不在黄豆,而在彩苹果干。苹果是常见的,彩苹果却是家乡特有的。彩苹果的最大特点是从青到红一点酸味也没有,越长越甜。用“吃一口,比蜜甜”来形容别的苹果,如果说有夸张、渲染的成分,那么,形容彩苹果则是名副其实。蜜的甜常常让人感到有一点腻,而彩苹果的甜则带着清爽的果香。如果说蜜的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甜,给人的仅仅是甜的感受,那么彩苹果的甜则是一种品位和境界,在给人们带来甘甜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却是神清气爽般的精神上的愉悦。
炒面的独特也就独特在这里,它不仅有炒熟了的黄豆那种豆香和煳香,还有彩苹果那种绵甜和清香。是豆面香甜和苹果绵甜的混合,是豆面煳香和彩苹果清香的杂糅。吃到嘴里香气幽幽,心旷神怡,绵甜可口,余味无穷。这种独特的甜和香,醉人的“诱惑”,别具一格的风味,是其它任何一种味道都无法代替的。有时,人们苦于没有彩苹果干,便用沙果、槟子、虎喇槟等各种果干代替,结果总是相差甚远,令人失望。
家乡的彩苹果树长在黄土梁的沙窝窝里,根深叶茂,旱涝不惊,白天似火骄阳,夜晚习习凉风,把果实“娇惯”得格外地红,特别地甜,分外地香,别样地美。做炒面的彩苹果,是那些长足了日子,挂足了颜色,上足了糖分,弥漫着香气,熟透了自然落地的苹果。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树荫下,台阶上,大门前,飘着银发的老奶奶,罩着五颜六色头巾的新媳妇,菜刀一把,条案一张,把彩苹果均匀地切成薄薄的果片,晒在窗台上,席片上,排子上。任骄阳肆无忌惮地晒,让西风酣畅淋漓地吹。直到干得哗啦啦的,才装在篮子里,吊起来。
炒面的制作也让人十足地感受到蜜蜂酿蜜般的艰辛,体验到了甜蜜的来之不易。尽管制作工具十分简陋,但制作的过程却颇为讲究。黄豆要用不温不燥的火炒得煳香四溢,油亮欲滴。彩苹果干则要放到烧得热烘烘土炕上炕得香、脆、酥、甜。那时候还没有磨面机,需要粉碎的东西,都要用碾子碾,炒面便是碾子的“杰作”。
炒面是不能受潮的,碾回来的炒面常常是先晾在笸箩或簸箕里,这便成了我们觊觎的对象,进进出出便会瞄着炒面。一旦大人们不注意,便悄悄用手抓一撮放到嘴里,或者干脆直接用舌头舔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地品味着其中的芳香和甜蜜。平时,大人们是不让我们知道藏在何处的,只有过年吃糕时才取出来。一次,我忽然发现炒面放在了南房的缸上,心想,这可是好机会,慌慌张张地填了满满一嘴。奇怪!不但不甜,反而发粘,坏了!把榆皮面(榆树皮磨成的面)当炒面了。粘粘的榆皮面怎么也吐不出来,拉着长长的粘丝,两手不停地往外掏也掏不尽,擦也难擦,手上、嘴上、脸上都是榆皮面,又气又急又委曲,又怕父母知道,躲在屋里后悔不迭。
吃炒面糕的日子是我们一年中少有的快乐日子,也是大人们最辛苦最忙碌的日子,一天里要把一百多斤糕蒸出来,包上馅,再炸好。天不亮的时候,大人们就忙碌开了。奶奶嗡——嗡——地把风厢拉得格外地响,火苗一窜一窜地跳着欢快的舞蹈。母亲弹钢琴般摆动着勤劳的双手,把擦好的粉子堆得小山一样高。草编的锅圈四周雾气腾腾,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糕味。父亲挥舞着一双血脉突出的大手,在冷水盆和热气腾腾的年糕上交替地蘸着水、搋打着,武松打虎般的气势和迅猛、灵活的动作,嘴里还有节奏地不停地嘘哈着,把一块块热气腾腾的年糕搋得柔和而劲道。每当这时,我在旁边便对父亲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崇敬。
当金灿灿的阳光照到院子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姑姑、奶奶、大娘们便都来帮忙,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母亲从南房的瓦罐里取出满满的两大盘炒面,摆在炕桌上。此时,我们的肚子里早已饿得咕咕叫了,这个时间早已过了每天的吃饭时间。在没有祭祖供神之前,父母是不让我们随便吃的,祭祀的神秘让我们心生畏惧,望而却步,我们只好看着金黄的糕和香甜的炒面咽口水。等母亲祭完祖,我们早已围坐在拼在一起的两张炕桌前做好了吃炒面糕的一切准备,年糕上早已滚足了炒面,头一块狼吞虎咽,第二块也是囫囵吞枣,吃到第三块时,才能够从容不迫地细品炒面糕的甜美。香喷喷的年糕配上甜丝丝的炒面,绵甜劲道,满口煳香,甜而不腻,余味悠长。常常吃得嘴上、脸上、鼻子上乃至胸脯上都是炒面。最后,腆着鼓鼓的肚子,舔舔嘴角的炒面,仍然是恋恋不舍,意犹末尽。
贫穷的年代,糕还常常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炒面便随着糕也走遍了四面八方,为家乡的糕增色不少。如果说糕是人的话,那么炒面便是他的魂,糕因有了炒面,便有了灵气,有了品味,有了个性。
岁月可以磨平苦难的足迹,却磨不平我们对炒面的美好回忆。虽然好多年没有吃到炒面了,然而,炒面的余香却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嘴里,炒面的甜蜜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里,炒面的温馨弥漫在我往昔蹉跎的岁月里,并将浸润在我今后漫漫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