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山东正文

青岛老城区怀旧

 

  老城区怀旧:老城区的怀旧之旅,可以从栈桥边的中山路开始。从这里远远的就能望见天主教堂的尖顶,这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惟一的祝圣教堂,远处还有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不同,黄色外墙,厚重的石头,没有教堂的严肃感,却像童话里的小城堡。

青岛老城区的小巷没有规则,很随意,梧桐树矗立两旁,街道起伏不定,时常会有惊喜。

1917年秋,康有为来到青岛,用十六个字,概括这座海滨城市:“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此时的他刚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在这里找到了知已。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青岛,购得福山支路五号的一栋西式小楼,取名“天游园”,作为自己终老青岛的所在。
 


优雅宁静迷人的八大关

 

老舍先生1930年代在青岛居住过3年,如今小巷内的院落已经人去楼空,四周寂静,可是我们站在这里,仍然能感受到作家当年的情怀。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而闻一多的故居在海洋大学的校园内,他来青岛担任青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这是一座二层小楼,被称为 “一多楼”。

在福山路的一条小巷里,沈从文故居与洪深故居隔着几间房。当年,沈从文与张兆和就在这里演绎了一段爱情佳话。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的沈从文,爱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那个时候,老师追求学生还不能为伦理所容。一气之下,张兆和拿着沈从文写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不想胡适却说,他的文笔很好,你可以和他通通信嘛。迫于舆论的压力,沈从文还是离开了上海,辗转武汉来到青岛。人虽然离去了,但他对张兆和的爱情攻势丝毫未减,最终张兆和及其家人被沈从文的真情感动。1932年两人订婚,不久,张兆和也来到了青岛与沈从文团聚。在青岛的两年里,沈从文完成了《八骏图》等几十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1934年,又有两个年轻人来到青岛:萧红和萧军。萧军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而萧红则在这远离家乡的海边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家,他俩日子虽然清贫但生活却很宁静。每到夜晚,两个人就挤在一间小屋里进行文学创作,彼此成为对方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就是在这一年,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问世。

流连在青岛老城区,道路和建筑随着山坡起伏,人们的思绪,也无法停驻。这座浪漫的海滨城市,充满了生活的激情,而两者的根植的土壤,便是这里曾经的历史。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