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桂林人的倾城之恋。桂林米粉之于桂林,就如同热干面之于武汉,羊肉泡漠之于西安,豆汗儿之于北京一样。无论走到哪里,从简陋的大排挡到高档的自助餐厅,城市的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桂林米粉的味道。到桂林第一餐吃的就是这米粉,我们这儿的热干面和普通的汤粉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无非就是加了点黄豆,而正宗的桂林米粉则几乎是没有汤的,然而却又没有芝麻酱;黄豆或花生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些卤牛肉片;至于葱、辣椒、酸菜、酱油、醋之类则完全由自己控制;习惯了热干面浓重的颜色和扑鼻的香味,看着一碗和我印象中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寡淡的桂林米粉端上来,真是不敢动筷,不知从哪里着手。不过出于礼貌和饥饿,随便拌了几筷子就开始吃起来,才吃了第一口,便开始连连检讨自己刚才的想法,原来连食物也是不可貌像的。看起来似乎是清淡无味的米粉吃到嘴里却是鲜香无比,且透味的卤牛肉和脆脆的黄豆让人觉得回味无穷。面条十分有劲道,口感很好,不是我们当地的米粉那种一夹就断,掉在汤里,溅人一身的尴尬局面。以后在桂林的每一天都会吃米粉,但后来我就不加葱、辣椒、酸菜、酱油、醋或其他任何东西,要知道平时吃粉面一类的东西,不加辣椒是决不下筷子的,但对于桂林米粉则是例外,因为就是爱上了它那种不需要任何点缀的纯正的原味,爱上了时时刻刻都弥漫在城市空气的那股味道。
清补凉
清补凉,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很像某种降温消炎的名字,其实它是一种类似于水果拼盘的小吃。深色微苦的龟苓膏,透明无味的凉粉,金黄的玉米粒,浅黄的菠萝与哈密瓜块,青黄的葡萄干,暗红的小枣,朱红的小番茄,鲜红的西瓜瓤,漂亮的银耳,最后再加上一勺糖水,就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清补凉。所有的配料都是从冰柜里取出的。既解渴又消署还可以补充维生素,估计这就是它得名的原因吧。
油茶
油茶是当地少数发族一种特色小吃,油茶虽然被称为“茶”,但在我看来却更像汤或火锅一类的东西。做法是把油茶的茶叶入在锅里煮沸,看上就像平时的火锅,下面是个酒精炉,上面放着锅,油茶在锅里加热,很像是某种浓汤。喝油茶不仅仅是光喝这锅里的“汤”,舀到碗里之后,还要加上葱花、香菜,炒熟的米花以及一种甜脆的炸果子,这样才是一碗真正的油茶。据说因为广西湿气很重,所以当地的人们就喝油茶来祛湿气、防感冒。不过也许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实在喝不惯这样的味道,苦涩并且咸,于是只好不停地往里加甜果子、米花和甜糍粑来消解其中的苦味。看着别人一碗接着一碗地喝个不停,望着自己剩下的小半碗油茶,颇有些无奈。看来入乡随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于是一口气将剩下的全喝完,心里顿觉有一种完成任务般的轻松自在,而嘴里那苦涩的味道也没了,慢慢变成了一种微微的清甘。
啤酒鱼
到朔阳必吃的是啤酒鱼,据说当地最有名的一家店叫“谢大姐啤酒鱼”,谁知我们一行人没有找到,只好找了一家名为“谢大姐儿子啤酒鱼”的排挡坐下来吃。好在有其母必有其子,这家鱼没有让我们失望,分量很足,一个口径颇大的塘瓷盆,盛着浓浓的汤汁和香辣的鲤鱼。一看到盆里鲜红的辣椒我胃口大开,鱼肉鲜嫩入味,刺也不多,着实让我这相懒人过了一把美食瘾。
杂烩
大杂烩:螺蛳粉,这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然而最终却仍没有吃到的东西,据说是用螺蛳汤下的粉,辣的。清真混沌,馅里包裹的是牛肉,但吃不出来,味道很鲜美。渔家糍粑,外酥里嫩,软软糯糯,不粘牙,分甜咸两种,甜糍粑外表呈现金黄色,甜却不腻;咸糍粑近似于墨绿,里面还嵌着烟熏的腊肉,别有一番风味,荔浦芋头,吃法多种多样,直接烤着当零食吃,烧着当正菜吃,还有拔丝当甜品吃。芒果,一个足有二斤多,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剥皮得满手指黄黄的颜色,吃到嘴里感觉很甜且有点腻。回程的时候因为飞机每人只能带20斤东西,我就购了八只大芒果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