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古寨观光村全寨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古侗寨于明洪武年间兴建,历经明、清两代,后遭火灾,几经复建,既成今日之格局。大量清中期以前的建筑物仍依稀可见,有鼓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古墓葬群6处,古驿道1.6公里,全寨183户,851人。
景点地址:桂林市象山区321国道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侗家古寨
侗民还保留比较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们热情好客,待人十分礼貌,当你走进侗家,不论相识与否,总是笑迎客人,喊你进屋。人们逢年过节或寨中有重大盛事,都自发地去修桥、补路,将鼓楼、凉亭、寨中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的风味食品很有特色,主食是大米饭,还有油茶,苦酒,侗粑等。腌酸菜肴是待客的上等菜,还有清脆可口的酸黄瓜、酸豆角。
民俗专家认为,侗寨从建寨选址、布置建筑物,到规划村寨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人们衣食住行、祭祀,都是传统堪舆学说在侗民族地区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寨内各类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势、顺风水分别布置,将自然风光与人为创造结成天地人三位一体,充分展示了侗民族的古朴憨厚和聪明才智。芋头侗寨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山地沟谷侗寨山脊型和山谷型建筑模式,由于寨内建筑包含了侗族建筑的所有内容,故中国民居研究会的专家称之为侗族建筑的“实物博物馆”。目前,芋头侗寨成为我县旅游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热区。
塘坪风雨桥
清光绪7年建,上团三进堂营建,民国10年复修,建筑面积10平方米。
萨坛
是始建于明代,分萨玛坛和萨坛两部分,萨玛坛呈扇行,阔4.5米,进深4.1米,石台构架,内高祭台。萨坛植有三棵松柏,并呈三角行分布,正面两棵,后面一棵,进深6米,土筑台基,拜台高1.5米。
古井神韵之称
乾隆五十年建,旁边有井碑,字已模糊。自建井自建来常年不干涸,井水清甜可口。相传人们喝了这井水能祛病延年,女人喝了面若桃花、青春永驻,男人喝了健肾强脾,身强力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