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北京正文

景泰蓝-北京工艺品



景泰蓝

导语:北京有很多特产工艺品可带回去做手信伴手礼,来北京旅游,买一两件回去作纪念或者赠送亲朋好友,是很不错的选择哦!北京文化历史悠久,艺术传承源远流长,有许多别有特色的工艺品,制作精良、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后人约定俗成,将该类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称之为景泰蓝由金、银、铜等贵重金属,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艺精制而成,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胎骨厚重坚实,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在明清两代,是宫廷中的一种专用物品,由于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因此,也成为那个时代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

 

历史发展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至21世纪初,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

景泰蓝有文字记载是在元代。明代宣德 年间(1426年至1435年)景泰蓝制作增多,而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到1456年),特别受到皇帝的青睐,以至宫里许多御用器具都改用景泰蓝,制作工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廷设立珐琅厂。此时生产的品种多,而且技艺精细。在原料上不再沿袭明代使用青铜作胎骨,而是采用延展性能较强的纯铜作材料,应用了新的制胎、掐丝技术。因此,景泰蓝造型比明代更匀实而变化多端,铜丝细薄均匀,掐丝技艺更是丝流畅婉,纹饰灵活精巧 泰和坊 红纹梅瓶。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除了明代常制作的宫廷寺庙祭器,还出现鼻烟壶、屏风、香炉、围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等等。

 

购买店铺:景泰蓝艺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