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见杭城
"三面湖山一面城",是近两千来人们对杭州城的描述。天地氤氲,群峰逶迤,既享湖光之旖旎,又得山林之野趣。然而在远古先民们的眼里,却没有这番景 致,他们所能望见的仅仅只是"三面云山一面海"。那座名为"杭州"的城市尚还为一片滔天恶浪所覆没,而那湾美丽的西子湖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片小小海湾。海 湾西北二十多里外的广袤平原上,才是原始先民们的栖息地,考古学家们称其为"良渚"。
春秋战国,杭州故地先属吴地,再属越国,后又为楚国所吞并,但最终还是归入了大秦的版图。直到此时,杭州城仍还是一片茫茫水色,以至于始皇帝"南巡会 稽,至钱唐,水波恶"。时间到了东汉,汪洋渐退,露出大片的浅滩沙洲。为了阻止海水倒灌,钱塘县吏华信广募民夫修筑防海大塘,终使沙洲滩涂成了可耕垦造屋 的平陆,西湖也与大海相隔成了内湖。据说断桥旁的一方山崖正是当年始皇帝望洋兴叹时泊舟缆绳的巨石。后宋僧凭崖凿佛,筑大佛禅寺。今寺中造像残迹尚存,佛 殿僧房也遗有数十间之多,且与游人络绎的北山路、断桥咫尺相望,却因沦为寻常百姓家而少有人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