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 >> 静冈 >> 正文

日本旅游富士山远眺


富士山顶常年积雪,远眺非常漂亮。92年时因公干初次去日本,抽时间前往箱根赏枫,也去富士山游玩。我们驱车上山,到达半山,称为五合目。那里有一邮局,买张明信片敲上特色邮戳,寄往中国自己收,算是留作纪念。五合目再上就是积雪,汽车就不让再上了。

实际上,我们上了山才知道,富士山只有远望才壮观。山上就如同受过火灾一样,满目焦黑,很不好看。富士山是座火山,富含硫磺。滚热的岩土被硫磺熏成黑色。山上最有特色的卖品是在岩土上烤熟的鸡蛋,墨黑的鸡蛋,吃来倒也别有风味。

可惜那次我所拍摄的富士山照片却都只有近景、不见其山。照片洗出来后一分析才知,我拍摄时使用自动曝光,在日光下,自动模式下只对近景测光,致使远处的富士山雪景还没有感光,快门已闭合。

02年11月,我陪太太再次游览了富士山,这次总算把整座富士山给照了下来。

在日本,但凡象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都极高。为了解决地面拥挤和人们的出行问题。日本人可谓动足了脑筋。

先说交通。在中国,轨道交通在地下的称地铁,钻出地面的称轻轨。而在日本统称电车。大城市的电车线路四通八达,通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电车时而行驶于地下,时而穿梭于半空。一般在闹市的站点都在地下,而市郊却常能听见电车通过时,铁道口“噹噹”的钟声。

再说商业。一般我们都认定,中国的购买力大概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其实,日本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一点也不输给咱。大城市的商业区象中国一样,一家挨着一家,顾客络绎不绝。走在大阪的心斋桥,就如同走在香港的铜锣湾、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感觉是一样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空间,日本人充分的利用了地下空间。譬如,城市高架道路下面,一般会建设商场。这种商场不仅充分利用了地面至高架的空间,甚至深入地下三四层。象大阪的船场就是典型一例。如此一来,很大一部分人在地下活动,大大缓解了地面人流压力。

这次陪太太去了奈良,太太对奈良的鹿印象颇深。奈良的东大寺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那里散养着大批野生鹿群。说来也好笑,在东大寺门口,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小摊,专卖喂鹿的食品。那些鹿们,对小摊上摆放的食品无动于衷。但当游客购买了那些食品,鹿们就会象叫花子那样围着你,要吃的,有的还流着哈拉子用嘴扯你的衣角。当看到你喂完了你手中的食物后,鹿们一哄而散,又去向别的游客追讨食物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