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岛旅游攻略 >> 巴厘岛 >> 正文

荷兰人与巴厘岛那些事

标签:巴厘岛
巴厘岛的旧时代结束了,但历史又翻开了下一页。荷兰人对巴厘岛的统治,在历史上只是转瞬即逝——从1597年第一次接触,到1908年全面征服,荷兰人花费了311年的时间;而荷兰在1942年被日本人驱逐,前后总计只统治了巴厘岛34年。

而荷兰人从1596年来到印度尼西亚开启殖民统治,1602年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799年成立殖民政府,再到二战期间日本人短暂占领印尼,最后1945年8月印尼宣布独立,荷兰人在印尼殖民统治了349年之久。

那么,荷兰统治印尼349年,为什么征服巴厘岛却花了311年?只统治了巴厘岛34年?


香料群岛吸引荷兰人前往

 
1596年,荷兰人首次来到东印度群岛,即现在的印尼。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西部的万丹建立了第一个商栈,接着在1611年建立了巴达维亚(现在的雅加达),打算将其建设为货运枢纽。

为了垄断香料群岛的香料贸易,17世纪以前荷兰人对准的主要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1641年打败了马六甲的葡萄牙人,1669年攻陷了望加锡苏丹国,1683年又收拾了万丹,而西班牙人在1663年放弃了最后一块摩鹿加群岛上的根据地,让荷兰人独霸香料群岛。

被打败的输家们位置分散,遍布印尼诸岛,荷兰人主要基于贸易考量,对于诸岛上的地方势力,只要与香料无关,实际上兴趣不大。

到了18世纪,香料开始不那么赚钱,荷兰人转而栽种茶、咖啡等作物,逐步扩大在爪哇岛上的腹地,才将全爪哇纳入掌控;既然在一隅集中精力,对于东印度群岛的其他部份,荷兰人的兴趣反而更少了。

被荷兰人“遗忘”的巴厘岛:奴隶贸易的天堂

 
巴厘岛就是被荷兰人“遗忘”的典型之一。虽然紧挨着爪哇岛东边,巴厘海峡最窄处仅有2.5公里宽,而且早在1597年就有荷兰舰队造访,巴厘岛与荷兰人之间始终没有太多交集。

在荷兰人与爪哇岛上首屈一指的强权马打蓝素丹国对峙时,尽管荷兰人好几次拉拢印度教信仰的巴厘岛结盟,始终没有真正的合作。

除了不打盟友之外,不赚钱的地方也不值得打,对荷兰人来说没有香料的巴厘岛上的奴隶,就成了“最值钱的作物”,而巴厘王公不必荷兰人征服便源源不断输出奴隶,省心下来的荷兰人自然不必多此一举。

据估计,在1650至1830年的180年间,巴厘岛出口的奴隶多达15万人,而16世纪末岛上的人口也不过就30万左右;奴隶贸易由巴厘的统治者主导,由布吉人或欧洲人作为中介,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正是主要的出口市场。

17世纪中叶的巴达维亚约有3万人口,其中约有50%是奴隶,而巴厘岛出身的奴隶介于8000至10000人之间。算上被解放的奴隶,巴达维亚城里人最多的族群恐怕非巴厘岛人莫属。这些奴隶有男有女,女奴尤其受青睐。至于男奴则素来以叛逆著称,刚开始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士兵、水手的来源之一,但因为难以驾驭,在1688年全面禁止准入。

于是东印度群岛之外,巴厘奴隶也被转卖到开普敦、或者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留尼旺岛上的甘蔗农场里。

由于印度教的影响,巴厘岛上也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除了犯罪,各种欠钱不还也可以拿人身自由来抵债,奴隶的子女也是奴隶的来源之一。

不过最能反映岛上形势的奴隶还属战争中的俘虏;17世纪以来政治分裂、八国并雄的局面使得统治者之间战争不断,而获取奴隶则成为战争的主要动机之一。

巴厘岛的地形鼓励“分裂”

 
由于历史久远,当初一度强大的巴厘岛如何逐渐裂解成8个王国,过程并不十分清晰。我们先从地形来看。

巴厘岛的地形鼓励“分裂”。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众多,面积5620平方公里,岛上最高峰阿贡火山3142米,梯田直种到610米的等高线,而从西海岸抵达梯田高度极限不过15-20公里,从东海岸起步只有10-15公里。天然地势阻碍横贯岛内的交通,山地余脉则直插入海将全岛如轮辐般一条条划开,到其他地方走海路比陆路方便得多。

这当然不利于“统一”。不但一条条从海岸往山坡上延伸的领地彼此间难以沟通,为了侵入邻近倾斜入海的条状地带而只控制较富裕的海岸也很危险;内陆山区的火山灰质土壤不但更肥沃,而且掌握了梯田的水源。


一岛八国:巴厘岛的“八国争雄”

 
在17世纪末以前,巴厘岛上存在着相当强大的格尔格尔王国,在荷兰人前来探索东印度群岛的时代巴厘岛还能西边往爪哇岛扩张、东边与望加锡争夺松巴哇岛。

1678年巴厘决定性地击败了望加锡,从此将东面的龙目岛纳入版图,将岛上信奉伊斯兰教的萨萨克人置于印度教王公的统治之下。但当时征战的已经不是格尔格尔,而是几个地方政权,好比说最后征服龙目岛的其实是卡伦加赛姆王国。

格尔格尔王国在1656年被推翻,其后裔则在1696年建立了克隆孔王国,并且保持名义上的共主地位直到19世纪。一个面积仅5620平方公里的小岛能够与周遭强权交手而不落下风,已属难得,更令人想不到的或许是岛上还是分裂的。

不过,清晰明确的分合并不是巴厘岛民的世界观;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由满者伯夷带来的,而满者伯夷的先祖则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神明。在巴厘人看来,从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再到个人,其实都是印度教神祇所带有神性光辉的一部分。

在这种秩序想像之下,巴厘人并没有政治概念,也不能理解把疆界划分清楚有什么必要。

在王权概念与巴厘相近的苏拉威西岛,据说荷兰人曾有意调解两个王国间的“领土”纷争:在沼泽、海洋间的争议土地上划个界,何必打来打去?然而苍老年迈的国王却回答说:

“我们打仗可有更充分的理由,可不是为了这些不起眼的小山。”所以,人类学家格尔茨才把巴厘岛称为“剧场国家” 。

巴厘岛上的扈从庇护关系是跨地域的——同一个村子的居民往往效忠不同的人。一个老百姓可能属于某个王权,同时可能还会租赁另一个王的田地。

所以说,虽然连同理论上的共主克隆孔在内主要的巴厘王国随着山海阻隔有八个,那其实是八个王权辐射的主要中心,不能以领土国家的概念来理解。


在英国人的压力下收服巴厘岛

 
于是,在荷兰人忽略巴厘岛的200年间,岛上也继续维持着天子垂拱、军阀混战的局面。

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战争荷兰站在拿破仑一边,荷属东印度一度被英国占领;为了制止奴隶贸易、制止巴厘岛上抢劫遇难船只的习俗,英国一度侵入巴厘。

但拿破仑战争一结束,除了斯里兰卡与开普敦外,原本的荷兰领土又都原原本本归还荷兰。尽管英国总督莱佛士喜爱爪哇岛,强烈反对物归原主,但反对无效。荷兰人怀疑英国占据东印度的野心从未消失,毕竟荷兰人在当地的航运业已经被英、美商船取代。

1819年,莱佛士建立了海峡殖民地,即现在的新加坡,让荷兰人更加紧张;新加坡与澳大利亚间的航运日益兴盛,新、澳航路上的龙目海峡也成为英国商船必经之地,巴厘岛与新加坡间的贸易日趋热络,俨然是英国人下一个染指的目标。

于是将巴厘岛纳入荷兰统治便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1818年,荷兰人就派遣使节出使巴厘岛;巴厘王公对荷兰人的交好没啥兴趣,明白表示欧洲人有领土野心,不是当面取笑外国人奇形怪状,就是借口打鸟行猎、办理丧事拒绝接见。

直到1908年,荷兰人才勉强把巴厘岛收于麾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