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风筝是马来西亚所特有的,并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月亮风筝设计独特、造型各异,不仅可以作为风筝,还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月亮风筝在马来西亚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正式场合,马来西亚的迎宾人员们都会手执越来风筝来迎接贵宾。
月亮风筝
在东南亚,马来西亚人也许是最痴迷风筝的民族——他们把美丽的风筝作为装饰品挂在自家墙上;把风筝作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标志、胸口戴的徽章;并发行风筝为主题的邮票;不仅如此,每年4月份稻田收割之后,要举行放风筝活动,以示庆丰收;民间经常举行斗风筝比赛;哪怕在正式的官方场合,马来姑娘也常常手执图形优美的风筝欢迎贵宾。
风筝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流传到世界各地后,由于各国文化、民俗的差异,便演化出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风筝。马来西亚的“月亮风筝”便是飘扬在太平洋上空的一道风景线。
马来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马六甲王朝时期,就已经有放风筝的习俗。相传1460年明朝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苏丹满速沙时,携带大批宫女和工匠,中国的风筝也随之来到马六甲。从此,放风筝便开始在民间流行。
数个世纪过去,至今,风筝仍然是马来西亚人的最爱。不仅小孩喜欢,成人也非常喜欢。对他们而言,放风筝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运动。在马来半岛的西部、南部地区的吉兰丹、丁加奴、马六甲、雪莱莪、柔佛等州尤其盛行。每年四月稻谷丰收之后,便是马来西亚各地放风筝的季节。
在东南亚,马来西亚人也许是最痴迷风筝的民族——他们把美丽的风筝作为装饰品挂在自家墙上;把风筝作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标志、胸口戴的徽章;并发行风筝为主题的邮票;不仅如此,每年4月份稻田收割之后,要举行放风筝活动,以示庆丰收;民间经常举行斗风筝比赛;哪怕在正式的官方场合,马来姑娘也常常手执图形优美的风筝欢迎贵宾。
马来西亚人喜欢风筝,据说最早是为了向稻神致意。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穷庄稼汉在田里遇到一个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领回家,悉心抚养,女孩越长越漂亮,他和乡亲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好。谁知他老婆起了妒嫉之心,把女孩赶出了家门,从此,村子里庄稼的收成就越来越坏了。原来,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诉他,必须做一个漂亮的东西,放到空中稻神之处,向她表示忏悔。这庄稼汉便做了风筝。随着风筝的升空,人们的日子又富裕了起来。
风筝的制作相当讲究。首先挑选面向东方生长的竹子,据说这能保证太阳神始终附在风筝上伴随你度过一生。选好的竹子埋在泥里浸泡一个月后,劈成六毫米宽一百五十厘米长的竹条。待扎好风筝骨架并糊上一层薄纸、在两翼装上响弓之后,便开始精心装点。图案首先要讲究对称,马来花卉和行云变幻是他们最喜欢采用的图案。在南部地区,制作风筝的工匠们则把马来地方绘画与爪哇的蜡染印花法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图案。马来风筝一般都很大,有的长度超过3米,需要由2-3人操纵。
马来风筝共分为四大类:即鸟纸鸢、新月纸鸢、猎纸鸢和孔雀纸莺。一般纸鸢都很大,长度超过3米,需要由2-3人操纵。大纸鸢放到一定高度后可自行飘翔,无需人手操纵。在这4种风筝中,新月纸鸢(即月亮风筝)是当地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风筝,也是最常见的马来风筝。新月是回教的重要标志,新月纸鸢因形如新月而得名。这种风筝有的像鸟、有的像鱼,但都不失月牙形的特点,色彩浑厚朴实,仿佛是一轮新月在海上冉冉升起。风筝的骨架是用竹蔑制成的,糊上数层形状各异的花纸,中梁在风筝前部伸出,弯成鸟头或其他形状,有的还拴上一条细丝带子,系上弦或哨子。风筝受空气振动会发出嗡嗡声,马来人相信,弦声能驱赶邪恶。在马来人的观念中,风筝象征人的灵魂。
马来西亚政府经常会组织风筝大赛,规模最大的要数每年 5 月举行的马来西亚国际风筝节,每到那时, Tumpat Kelantan 的 Sri tujuh 海滩上空总是飘扬着数不清的美丽风筝。风筝比赛有多种形式:如制作比赛、装饰比赛、弦声比赛以及放飞比赛等。还有一种斗割比赛,参赛的多是比较小的风筝,比赛方法是用自己的线去割断对方的线,让对方的风筝断线飘去。